关灯
护眼
字体:

窃国贼_巨火【完结】(91)

  刘存听得目瞪口呆,良久才长叹一声:“没想到皇上贪婪到了如此地步,大汉没救了!”

  “别长吁短叹的,皇上要是不贪婪,咱们能这么轻松拿下城阳太守职务?”糜竺不屑地瘪瘪嘴,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

  刘存非常同意糜竺的说法:“是啊!说起来我刘存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糜竺喉咙里的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咳嗽几下望向自哀自叹的刘存,突然哈哈笑出声来,笑完也叹了口气:“你这家伙,想让人不佩服你的坦荡都不行啊!”

  “废话少说,明天该如何领旨?是否任命我为城阳太守的谕旨也一块下来?”刘存终于抛开脑子里不合时宜的杂念。

  糜竺点点头:“皇上虽然贪婪昏庸,但他即位以来,一直都很讲信用,答应的事情没有反悔的,这次他要你每年贡献一百零八套描金瓷器,还笑纳了出售城阳太守的三百金,总要给你点面子吧?这点我倒不担心,担心的是外表随和的张敦还有索求啊!”

  刘存默默喝下杯中酒,连喝三杯之后重重放下酒杯:“这跪都跪下了,还怕再拜下去?小弟决定了,只要张敦的要求不过分,小弟都满足他,拿到城阳太守一职,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只要坐在太守位置上五年时间,我定要让治下九县变成富足强大的人间乐土!”

  “好!”

  糜竺击掌而赞:“贤弟,愚兄最喜欢看到你信心百倍意气风发的样子,相信贤弟定能做到!”

  ***************

  ps:谢谢真☆堕落骑士大大慷慨打赏10000金币并且提出真知灼见,谢谢金沐灿尘和豆天传奇大大连续不断的打赏!新书期,收藏和推荐票很重要,巨火诚挚求之,拜谢!

  第四十八章 当断即断(下)

  次日一早,刘存换上县令的官服,难得地坐上四轮马车,径直由夏河城北门入城,前往县衙拜见天使。

  县丞郭棠、县尉王杞、令史周翀等人早已等候在正堂外,看到刘存到来连忙迎上,簇拥刘存进入正堂,一群吏员麻利地摆起香案,等候天使出来宣旨。

  这一等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一群吃饱喝足的天使随员和十几名禁军姗姗而出摆开仪仗,不少人嘴里还大大咧咧地询问刘存是哪位?然后咧着嘴上下打量恭敬回礼的刘存,非常的粗鲁跋扈。

  一切准备妥当,负责仪仗的小宦官高唱一声,天使张敦随即踱着方步含笑而出,身后两名年轻宦官手捧覆盖着黄绸的托盘。

  刘存上前三步,弯腰致礼:“下官来晚了,还请天使多多见谅!”

  身材高大的张敦感兴趣地上下打量刘存,边看便点头,显得很满意,和蔼地问候刘存几句,然后吩咐刘存跪下接旨。

  不出刘存和糜竺所料,第一份旨意便是宣布琅琊珠山烧制的描金瓷器为“琅琊贡瓷”,要求琅琊县从今年开始,每年向朝廷贡献一百零八套描金瓷器,用于祭祀和国宴。

  第二份旨意嘉奖刘存安置流民、征剿黄巾贼寇的功绩,擢升东武县令刘存为青州城阳郡太守,治所东武,责令刘存整顿下辖东武、琅琊、诸城、东莞、东安、姑幕、昌平、安丘、高密、黔陬、枳城等十一县之军政要务,尽快统计人口田亩,编订成册,务必于年底之前报备朝廷。

  堂中跪了一地的众官员惊叹连连,都觉得朝廷的决定来得太突然了,而且重新恢复设置的城阳郡不再属于徐州,属于青州管辖了,刘存对于由谁管辖毫不在意,到时不停思考朝廷为何恢复废弛已久的枳县?难道自己在枳县筑城的消息传到洛阳了?

  天使张敦不管满堂官员如何惊叹,笑眯眯将谕旨交到刘存手中,亲切地扶起领旨再拜的刘存:“太守大人,能否领咱家到烧出美轮美奂器物的陶窑开开眼界啊?”

  刘存很快反应过来:“托皇上的福,赐予琅琊陶瓷如此巨大荣誉,微臣心中感激之余诚惶诚恐,正希望能获得天使的指点呢!天使请!”

  张敦哈哈一笑:“刘大人真会说话,哈哈!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好,咱家就辛苦刘大人一趟了。”

  仪仗再次滚滚而出,得到刘存通知的王杞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马当先领军开路,众官员纷纷坐上马车跟随天使之后,上千人马再加数十辆马车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城北庄园,从庄园大门进入,直接从后门出来,最后停在黄道山北麓的制陶工坊前方宽阔的场地上。

  张敦下了马车,向围拢周边的上百官吏哈哈一笑,走到刘存身边夸赞工坊规模的庞大,随后指向前方山脚下正在升起的烟雾和蔼询问:“看来烧出精美陶瓷的火窑就在那地方吧?”

  “正是,路不好走,天使慢行。”刘存小心地跟在张敦身边,心中忐忑不安。

  走出几十步,张敦微微靠近刘存:“刘大人,听说最精美最罕见的陶瓷上品和琅琊明镜,都是在海边的珠山脚下秘密烧制出来的?”

  刘存连忙解释:“半年前确实如此,如今都搬到这来了,珠山临近大海,海风太大,又太过潮湿,再使劲也难烧出上品陶瓷,往往十几二十窑烧出来,才得到一两件精品,而且难以获得比陶器更好的瓷器,兼之所需材料都从外边的琅琊、诸城和高密等地运进去,非常不方便,所以只能搬到这座埋藏有不少粘土的黄道山下,数月下来,烧出的陶瓷比珠山两个老窑好得多,下官询问老匠师之后才知道,风水、土质、气流、方位等等,对烧制影响都很大,而黄道山下这片地方三面环山,西面有湖畔和泉水,正是烧制陶瓷的上佳之地,所以下官干脆把珠山的匠人都迁到这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