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黑岩垣所起的“尖阁列岛”这个地理学名称,日本一?次也没有正式承认过。甚至海军水路志,这种从军事需要出发对?地理记述的严密性要求很强的资料中,为避免发生误解,也没有?用“尖阁列岛”的名称,而是使用了“尖头诸屿”。然而,现在?的日本政府及琉球政府称其为“尖阁列岛”,但对“尖闻列岛”?的范围是胡诌一气。日共也一味地盲从于这个荒唐的政府。?
日本政府、琉球政府、日本共产党、大小商业性报纸都一致?叫嚣“尖阁列岛历史上就是日本领土.这一点没有争论的余地”。但正如您所见,其范国不明确,并且其名称也不确定,一会儿称?‘尖阁列岛”,一会儿称“尖头诸屿”,即使在政府机关内部除?“鱼钓岛”外各个岛的名称也不固定。“黄尾屿”叫“久场岛”,?而“久场岛”在某个时期又指的是“钓鱼岛”。刚知道“赤尾屿”?叫“久米赤岛”,可不知何时又改称为“大正岛”。海军称其为?“黄尾屿”、“赤尾屿”,但只用英文名作记录。哪里有这样的?连地区名称和范围都不清楚的领土呢?这件事不单单是个名称的?问题,而是有着实质性的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日本天皇制“领?有”这些岛的做法、盗窃他国领土的行为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对?
此,在第十三章中还要做论述。
第九章 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硫球处置”与钓鱼群岛?
在幕府末期,琉球人也仅是知道有“依棍姑巴甚麻”岛而已,与这些小岛并无日常联系,日本人更是毋庸赘言,除少数学者外,?普通武士和老百姓对其甚至闻所未闻。这时的日本当然不可能宣?称占有钓鱼群岛。?
即使是幕府末期的社会动荡时期,德川幕府仍在南方与英国、?美国争夺伊豆南部的无人岛(小笠原岛),欲将其置于日本领土?之内;在北方则因在桦太(即萨哈林岛——译注)上的日俄分界?线与俄罗斯发生对抗,幕府寸土不让,幕府的官员及长州的桂小?五郎(即后来的木户孝允)等早在1860年左右就已策划①向西侵?略朝鲜。当时的幕府对于边境的领土是何等关注,领土扩张欲何?等膨胀,由此可略见一斑。如有人对“夷狄”屈从——即使是幕?府,勤王派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但他们中间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兼并琉球,或切断它与清朝的关系。对于琉球前面的无人?小岛——钓鱼岛更是不屑一顾。?
——————————————————————?
①详见井上清的《日本的军国主义》中所录“征韩论?
与军国主义的确立”一文。?
——————————————————————?
1868年(明治元年),勤王派推翻德川幕府,拥立天皇政权。1871年(明治4年),废除诸藩,奉天皇为惟一最高专制君主,?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此时的天皇政府已怀有征服朝?鲜、台湾及琉球的野心。天皇政府对这三个地区的政策相互密切?关联,浑然一体,天皇制的军国主义已初露端倪。不久,军国主?义就把矛头又指向了钓鱼群岛。因此,论述天皇政府与钓鱼群岛?的关系,就必须以琉球处置为中心,追溯天皇制军国主义的渊源。?
废藩置县时,岛津藩也废除了,天皇政府把原本由岛津藩所?辖的属地、曾为封建殖民地的琉球王国也视为天皇政府的属地。?但天皇政府却并不禁止琉球王国向大清朝贡及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允许其保持与清朝原有的宗属关系。?
翌年(1872年),天皇政府利用琉球人漂流到台湾东岸并被?当地居民所杀一事(发生在1871年11月),借口为日本国民琉球人复仇,计划侵略大清的领土台湾。为使侵略变得顺理成章,所?需的依据之一就是:琉球王国为日本领土,其百姓为日本国民,而非大清藩属国百姓。为此,天皇政府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天皇?于1872年9月,决定封“琉球尚泰”(而非琉球国王尚泰)为琉?球藩王,位列华族,赐金3万日元,同时琉球的所有外交事务全?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尚泰王本人及其朝臣对此强烈反对,但天皇?政府一方面施以威压,另一方面派出外务省高级官员口头保证说:?琉球可保持现行的“国体、政体”,其外交事务虽由本省管辖,但琉球与清朝的关系可维持现状等,以佞言相欺,暂时蒙蔽过去。?
在美国驻日大使德朗(C.?E.?de?Long)及他所推荐的美国?退役将军勒让德尔(Le?Gendre,1872年11月起任外务省顾问)?的强有力支持及指导下,天皇政府于1874年7月悍然出兵远征台?湾。他们编造的借口是:第一,如前所述,“日本人”被杀死了;?第二,杀死“日本人”之地是“生蕃”之地——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国际法上的无主地,“生善”不是中国的藩属国民。后面的论?调则与现在的钓鱼群岛为无主地论如出一辙。?
为使远征合理合法,1873年,当时的外相副岛种臣前往北京,?于6月9日会见了英国驻北京大使。当时英国大使问:如果清朝政?府称“台湾为我国属地,我国赋予其政权”那该怎么办,副岛回?答说:“此权非清国有之,凿然有据焉。清国未尝遣官吏之于生?善之地,生蕃地名未见于清之舆图(全国地图);且数年前,美?人未曾告于清政府而入彼地与蕃人战(指勒让德尔),生蕃自与?美人结约。清国若谓彼为属下,任彼自行和战、结约而政府不知?者可乎?是故吾人谓清政府之权未及生蕃之地也。”(见《日本?外交文书》第6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