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有如疯语,李靖一时没听明白,但已感知文士弘欲自尽谢主。李靖一把抓住他的手,觉得他浑身在发抖,赶忙道:“文将军不必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江陵城破,大势使然,非你之过,你又何必……”
话还没说完,只见文士弘奋力一振,将藏于袖中的利刃扎进了自己的心窝。
李靖大呼薛宗胜赶来抢救。薛宗胜进屋,文士弘口中淌出黑血,已然气绝。
薛宗胜检视文士弘的遗体,对呆立当场的李靖道:“将军不必难过。文将军此前已经服毒,再加上这一刀,神仙也救他不得。”
灵堂外,传来了老妇与孙女撕心裂肺的哭声。
后来李靖才知道,文士弘早有死志,唯担心老母和女儿生计,一直没下决心。唐军入城后,他得知李靖约束军士,体恤爱民,终于在最后时刻让自己的部下投唐,自己则在爱子死后自杀谢主,全了名节。
李靖大悔,但为时已晚。文士弘是前梁大将军,李靖按礼制厚葬于城北。出殡那天,全城皆哭,岑文本、郑文秀、杨君茂等前梁旧臣来吊唁文士弘,李靖也安排唐军将校到场送别,丧事办得极为隆重。有前梁将领心中不平,本欲闹事,但文母拿出文士弘遗书,大家这才知文士弘是为了尽忠,因此也就散了。
办完文士弘的丧事,李靖赶到文府,好言安慰了文母一番,并让薛宗胜代他为文士弘守灵。李孝恭回京后,诸多公事压在他身上,一刻也离他不得。
薛宗胜打心眼里敬佩文士弘是条汉子,就老老实实地为文士弘守灵。
文清涓丧了父兄,心如死灰,要不是怕奶奶无人照料,恐怕也要自尽了。
文府原先的家人早被文士弘遣散,薛宗胜除了守灵,还帮文家收拾家务,做饭洗衣,好言抚慰这对苦命的祖孙。他以前当过伙头军,做饭是把好手。几天过去,文母对他甚有好感。有一天,趁薛宗胜不在,文母悄悄对孙女说:“清涓,这薛官人年纪虽大了些,为人却是忠厚。你的腿从小有疾,他也有些跛,我看是天意,不如请李将军做媒,嫁了他罢,好歹也有个依靠。”
文清涓心头有些不愿,但想着薛宗胜也是孤苦一人,人也厚道,做事极为细心,心中并不讨厌他。再者,父兄自尽,她一个残疾孤女还要照料奶奶,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她低首泣道:“奶奶之命,孙女不敢不从……只是薛官人这年纪,比父亲还大……”
文母叹道:“孩子啊,你父在世还好,他一走,我们女流之辈无依无靠,奶奶是担心你啊!薛官人虽年纪大些,但会疼人,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文清涓跑出门去哭了许久,终于应允。
李靖忙完军务,赶到文家。文母说知此事,李靖深为感动,当即拜文母为干娘,亲自为薛宗胜主婚。
薛宗胜飘零大半生,年过五旬才娶上一门亲事,对方还是将门之女,不由得喜极而泣。李靖当即腾出一个院落,为薛宗胜举办婚礼,军中将校都来贺喜。
薛宗胜娶得娇妻,心疼得不得了。洞房之夜,亲自为妻子烧水泡脚,后来也一直坚持。及至后来薛宗胜升职,兄弟们都称其为“泡脚将军”。薛宗胜每闻此“雅号”,满是皱纹的脸顿时舒展开来,笑得像个孩童。
李孝恭经长途跋涉,平安抵达长安。看着那熟悉的城墙,李孝恭暗叹一声:皇上,臣终于得胜而回!想起当年自己只不过是李渊身边一个校尉,如今因功封王,且平定梁国,解押萧铣回京,举目朝野,唯有秦王李世民可与自己比肩,不禁心胸大畅。
李孝恭将萧铣父女、张素弦及随从安置在城外,再入城面圣。入城前,他将当年李渊赐给他的银盔拿出来戴上,让随从帮自己整理衣甲,甚至连胡须都梳理了数次。
李渊闻听李孝恭押了萧铣回京,亲率文武官员到玄武门迎接。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礼遇。李世民灭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雄杰,李渊都没有亲自迎接。看来,对李孝恭平定萧铣,李渊十分看重。
李孝恭入城,到了玄武门外,老远见了天子仪仗,赶紧滚鞍下马,急跑上前,跪在地上磕头。磕了十几个头,脑袋被银盔震得有些晕了。李渊缓步走到近前,一把将他扶起,看了半天,亲密地道:“孝恭,你让朕想得好苦啊!”
李孝恭听了,心头激动:“臣自出兵山南后,几年来夜夜梦见陛下,真想如当年一般仗剑护驾,也好早晚服侍陛下……”
李渊听了,亦自感动:“孝恭,你是李氏的骄傲,朕心甚慰。此次平定萧铣,功劳甚大,你要什么尽管开口,朕要好好赏你。”
“陛下,臣虽平定萧铣,但也丢了安陆公,其罪甚大,请陛下治罪。”
李渊黯然:“许爱卿与朕有同窗之谊,情深意笃,朕失去一位重臣,很是伤心。然而只要打仗,就会死人,怪你不得。许爱卿为国捐躯,朕会好好安抚许卿之子,你放心吧。”于是携了李孝恭的手,一同入宫。
众大臣远远跟在后头,相互交换眼色——皇上这么亲善李孝恭,看来要重要此人。只有萧瑀,心中怀恨,但又无可奈何。
路上,李渊问:“孝恭,朕听说李靖接纳萧铣部将,依前梁旧制,仍准许他们带兵,可是真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