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领旨。”宇文述今天的声音特别洪亮。
半个时辰后,等候在临时宫殿的文武百官终于看到了皇帝。
皇帝没有像百官想象的那样神采奕奕,而是连打了几个哈欠,对抢着道贺的马屁官员们道:“朕早就说过,突厥野蛮之邦,怎么可能与天朝抗衡?退兵是早晚的事。”
“陛下圣明!”百官齐呼。
这声音发得齐整,震得殿上飞起烟尘。百官嘴里为皇上道贺,实则庆幸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官爵和老命。
“宇文大将军,”杨广下旨,“马上派兵追击突厥,凡遇敌人,无论老少,全部斩首。”
“老臣领旨。”宇文述跪下领旨,然后一掀战袍,领兵出城追击去了。
“萧瑀。”杨广唤道。
“臣在。”萧瑀应声而出。
“你传旨吧。”杨广咳嗽了一声,“雁门凶险之地,不宜久留,速速班师回东都吧。”
“陛下!”萧瑀跪下磕头,“此次雁门解围,各路军马日夜兼程,遍布雁门四野,突厥闻风丧胆,这才退兵;城中军民,夜以继日,死伤万余,臣斗胆请陛下论功行赏,以慰死者英灵,激励勤王守令。”
“大胆!”杨广自天下大统以后,便已听不进臣下意见。在突厥围城之时,迫于情势才勉强纳言。如今解围,已无忧患,更是听不进去。
“臣请陛下三思。”苏威也跪下了。
杨广哼了一声,道:“朕是天子,说过的话,岂能不算?你们不用担心,待朕班师回朝,自会论功行赏。现在,雁门内外,乱糟糟的,怎么封赏?况且,这次突厥突然行动,谁敢说这里头没有人里通外敌?朕一向赏罚分明,但也得将事情搞清楚再说吧!”
“陛下圣明!”萧苏二人见皇上执意如此,也就不敢再多话。
于是随驾的文武百官,开始准备乘辇,欲途经太原,回驾东都洛阳。
时近午时,齐王杨暕飞马入城,拜见父皇,言大批军马已陆续聚集雁门城下,恳请父皇检阅。杨广此时的心思全不在这上头,只想早早回驾东都,再也不到这鬼地方来了。
齐王自幼熟读经史,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他密奏道:“父皇,河东之地,盗贼蜂起,还得靠这些军马平定。特别像李渊这样的功臣,还是需要召见一下。再说这么多太守县令都来了,其忠心可嘉,要是父皇不见见他们,恐怕寒了他们的心,以后再下诏,谁还会拼命前往?”
杨广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下诏:凡参与雁门解围的有功将士,原地驻扎候命,再入城见驾。
下完诏,杨广觉得有些累,想小睡一下。随侍太监悄悄奏报:义成公主有书信送来。
杨广拆开一看,原来是义成公主的亲笔手书。信中先向皇上请安,再言自己听闻皇上被围雁门,寝食难安,最后在三原县令李靖的谋划下,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信的最后说,突厥近年来兵强马壮,恐怕随时都会再向大隋发起进攻,特别是边塞重镇马邑,牵一发而动全身,请陛下念李靖之功,派他驻守马邑。
杨广阅毕,哼了一声,心想还是大妹子厉害,这些所谓勤王的将军,都是想升官发财的主,要真打得赢,缩在忻口干什么?于是心头就淡了封赏之念。
至于这个李靖,他倒也有所耳闻。不过此人的兄长李药王兵败,他很是恼火。先前,杨素也曾夸奖过此人,但杨素死后,他的儿子杨玄感造反,杨广恨之入骨。杨广是个心眼儿极小的君主,动辄迁怒臣下,因此并不想重用李靖。但这次逃命,此人与义成公主暗中使力,确实有功。于是,他下诏传令三军,召李靖来见。
宇文述领兵追至马邑,只追到突厥老弱残兵两千人,押回雁门。杨广命悉数斩首。
由于皇帝下旨,李靖又见机而动,宇文述大军在马邑“碰到”了李靖,一起回到雁门。
杨广密召李靖见驾。李靖入了行宫,跪下磕头,三呼万岁。
“李靖,你有忠心,朕心甚慰。”杨广没提义成公主举荐之事,“朕有心擢你为马邑太守,但马邑现任太守王仁恭,昔日有功于社稷,办事还算得力,着实让朕为难。”
“谢陛下隆恩,李靖但求能为国家效力,不求封赏。”李靖连连磕头。
“起来吧。”杨广道,“朕看,你就先领马邑郡丞之职吧。”
“谢陛下隆恩!”李靖再次叩首。
杨广站起,下阶扶起了李靖,意味深长地说:“李爱卿,这里只有君臣二人,你可知朕之用意?”
“臣愚钝,愿聆陛下教诲。”李靖心头升起莫名的感动。
“此次爱卿救驾,毕竟是个秘密,如有泄露,义成公主危矣,故此功朕只能记在心上。”杨广眼珠一转,“朕知道爱卿精通兵法,想为国建功,故而让爱卿暂领马邑丞,兼领鹰扬郎将之职,为朕习练士卒,抗击突厥。待有了功劳,朕也好擢拔你做大将军。此外,朕还有重任相托,望爱卿秘密为之。”
李靖心头一紧,赶紧说:“李靖愿效死命。”
“很好。”杨广负手踱步,“爱卿可知,这王仁恭原是杨素部下。杨素逆子杨玄感谋逆,朕本来免了王仁恭,然而此人功劳太大,不用恐伤功臣之心,朕才勉强让其任马邑太守。爱卿领马邑丞后,要替朕严密监视,若有二心,就地斩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