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认为有理,就让突利回营了。
突利回营后,根本就不调集军马,而是对部下首领道:“颉利让我们先去打,他好坐收渔利,想得倒美!你们不必轻动,我看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等雨停了再说吧。”又问,“李世民没来骚扰咱们吧?”部下说没有。突利点了点头,道:“我们与李世民又没仇,干吗一定要打他?有唐朝在,我们还没有危险;若是把长安平了,颉利就会掉头收拾我们。”首领们纷纷赞二汗顾虑周全。
李世民派部将骚扰颉利大营后,迅速收兵回城,坚守不出。颉利不知虚实,回报的探子说在豳州东、南的山上探得伏兵,与豳州城形成呼应。颉利于是不动军马,专等突利出兵。
然而大雨一直在下,突利的兵马根本不见动静。在此期间,李世民派长孙无忌游说突利,晓以利害,并说如果突利不攻打大唐,大唐将助他夺回汗位。突利心动,借口大雨,拒不出兵。
颉利何等狡猾,自然知晓突利的心思,但也不便说破。由于雨大,各部族首领因营中缺粮,纷纷叫骂。颉利本次出兵,倒不是想占领长安城,而是意在通过这场大仗,抢掠长安财物,让各部落得到实际好处,感念他的恩德,忠心于他。不料天公不作美,导致兵疲将怨,顿生退兵之心。
又过了两日,颉利派阿史那思摩前去催促突利出战。突利让阿史那思摩回报说,现在天降大雨,不知唐军虚实,不如暂且退兵,另择时机。又派心腹到颉利营中劝说各部首领,于是各部首领纷纷请求大汗退兵。
颉利见士气低落,众首领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知道就算打下豳州,要攻长安也不容易。又听说李渊正征调附近州府的兵马前来支援,深知战机已失,只是就这样灰溜溜地退兵,面子上过不去,就问阿史那思摩:“叔叔啊,你看这鬼天气,根本无法打仗,如何是好?”
阿史那思摩何等聪明,一听便知颉利有退兵之意,只是得找个台阶下。“大汗,我看二汗颇有与李世民修好之意,不如派他前去,重续盟约,但要让大唐给我们贡献大批财物。如果李世民同意,我们就退兵;如果不同意,就与他开战。”
颉利听了,认为很妥当:“这贡物不能少,不然各部首领不干。我看,就向唐朝要粮食三十万石、丝绢十万匹、黄金十万两吧,还要李渊送公主和亲才行。叔叔,你同二汗一起去找李世民谈谈。若唐朝不从,不拿下长安决不退兵。”
阿史那思摩领命来找突利,二人引兵一千,到了豳州城下。李世民命大开城门,放炮以迎。突利见李世民威风凛凜,心中敬仰,有心结交。
李世民大摆筵席款待二人。突利把颉利的要求说了。
李世民表面微笑听着,心头一阵绞痛,如同钝刀子割肉一般难受。然而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如同一郡饿狼盯死羊圈,根本打不赢,若是硬扛,有灭国之虞。经反复蹉商,李世民答应大唐给突厥汗国粮食二十万担、丝绢五万匹、黄金五万两。不过,李世民提出,称“贡物”有失大唐尊严,只能说突厥友邦过冬需要大批物资,大唐好意相赠。突厥人不像中原人死要面子,认为得到实际好处比虚言管用,突利就让阿史那思摩回报颉利。颉利认为,黄金、丝绢可以少,但粮食一粒也不能少,和亲之事是两国友好见证,必须施行,否则就不谈了。
李世民密报李渊。李渊叹了口气,觉得和亲倒也好办,找一两个宗室女子嫁过去就是了,但钱物甚多,实难割舍,就对李建成道:“李靖好不容易打下江南,收的那些钱粮刚刚入库,就要送给突厥人,朕有剜心之痛!”
李建成巴不得李世民被颉利拿住,也好假敌人之手除掉竞争对手,当下鼓动父亲:“父皇,儿臣看还是让秦王、齐王出战吧。大唐泱泱大邦,岂能向胡人臣服?”
李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以为能打得过?二郎、元吉挡不住不说,颉利到了长安,你我都得当俘虏!为君者,当忍则忍,你明白吧?”
李建成赶紧说:“父皇英明!其实给点财物不算什么,大唐地大物博,慢慢征收就是了。不过这次得令二郎与颉利盟誓,要突厥人永不再犯。若如此,给这些钱粮,也还值得。”
李渊没再说话。他只是希望破财免灾,颉利不要再来。
盟约终于达成,颉利回复李渊,称自己在位之日不再侵犯唐境。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李世民单独请突利饮酒。突利从小受汉人儒生教化,行止礼仪不在汉人书生之下。
李世民敬了突利一杯酒,道:“可汗是草原上的雄鹰,是始毕可汗嫡子,本应承接大汗之位,奈何颉利用强篡位,我为你感到难过。”
突利戚然道:“秦王有所不知,我倒并不想与他争位,但颉利此人心胸狭窄,总是提防着我,将我赶到东部水草贫瘠之地。要不是部下对我忠心,恐怕我早就被他灭了。”
李世民道:“可汗不必担忧,颉利不施仁德,早晚必败。如今大唐扫平南北,国运隆昌,当助你振兴草原。”
突利听了,下拜道:“秦王天恩,我无以为谢,但有一个请求,还望秦王不弃,满足我的愿望。”
李世民以为他又要钱粮,心想现在大唐还不是突厥的对手,就先应着再说。于是道:“可汗请起!但凡世民力所能及,无有不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