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道:“信州情势,须到信州方知。我深夜拜见安陆公,非是求救兵而来,而是来告辞的。这一年来,李靖多有曲折,蒙安陆公大恩,得以训习兵士,兵虽不多,但战力不可小视。我观这战局,得保信州。信州保得住,东下攻击萧铣则有机会;信州保不住,恐怕得退守蜀中。”
许绍叹道:“药师,我亦知信州之役牵一发而动全身。信州一失,我只得北进,攻取襄阳,以图出路。”
李靖安慰道:“安陆公也不必悲观,虽然我军攻打江陵还不是时候,但大唐肃清天下,是民心所向。现在秦王正与刘武周激战,等平定河东,王世充必然动摇,那时我军兵出峡江,萧铣必败。”
许绍道:“药师所论极是,然而当下燃眉之急,是信州之围。你有把握战胜蛮兵?”
李靖道:“蛮人善战,打起仗来不要命,若是硬碰硬,兵力悬殊,此战必败。然而我潜居深山练兵将近一年,自信手下八百兵士,皆能以一当十。前次在金州击败邓世洛,使我对蛮人性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蛮人如蜂蚁,有王则无往不胜,无王则一盘散沙。因此,我已想好破敌之策,即是奇兵突击,斩其首领,余众自然归附。”
许绍来了精神,道:“好!药师,看来信州之役,得靠你力挽狂澜。你去后,我也得抓紧募兵,为接应孝恭和你的大军做好准备。”
李靖道:“李靖此次来访,还有一事,请安陆公成全。”
“药师,咱俩不见外,你有话就直说吧。”许绍一摆手。
李靖道:“安陆公与皇上亲近,还请上一道疏,奏明峡江情势,言明需要招募新军,打造舟舰,不宜太过心急,待时机成熟方可征讨萧铣。”
许绍一听说明白了:李靖虽然讲的是实情,但也有请许绍再到皇上那里为他“美言”之意。于是说:“药师放心。上次未能让你当上归州刺史,愚兄十分愧疚。这次,我得改变策略,先向秦王禀明利害,让秦王去说动皇上,重用你和孝恭。”
李靖辞别许绍,带了顾水生,回营后将兵马分为三队,沿江边险路行进。
张宝相带领一百名斥候,先期抵达信州,从水路到了城下,李孝恭接入。
见了张宝相,李孝恭轻吁了口气,道:“宝相啊,你们要是再不来,这些蛮人可要烧城了。”
说罢领着张宝相到城头察看敌军情势。张宝相一看,吃了一惊。原来,这蛮人上次中了李靖的火攻之计后,这次也学乖了。随冉肇则而来的邓世洛誓报前仇,主动请缨,领蛮人到山间砍伐柴草,围城而堆,现已堆起一丈来高的柴垛,还在不断堆放。看样子,是待柴草足够后,再点火烧城。纵然城墙坚厚,但只要放火一烧,那烟尘也足以熏得城中军民无法呼吸。特别是城门,被大火一烧,极易毁坏。
张宝相哑然失笑,对李孝恭道:“赵郡公,怎么不让弓箭手射他们?”
“射过几回了。”李孝恭苦笑道:“这些蛮人个头矮小,蹿跳如猴,居然顶着柴草,拼命冲到城下。城中箭矢有限,还要应对蛮人攻城,所以暂时停了。”
张宝相心想,这赵郡公人是挺好,打起仗来真不灵。照这样下去,信州只能丢了。但他自知人微言轻,职位也只是个校尉,不宜多说,幸好信州还没丢失,就看李靖到后如何应对了。
想着李靖给自己的任务,张宝相道:“赵郡公,属下这一百兄弟,忙着赶路,还没吃饭。请赵郡公安排顿饱饭,我好率队出城,探查敌军虚实。”
李孝恭连忙叫人安排酒饭。但张宝相约束手下兄弟极严,凡有重任,不得饮酒。兄弟们非常惧怕张宝相,不敢有违。
是夜,张宝相率一百人扮成挑夫、牛贩、盐商、船工等,悄悄出城,前去打探消息。
次日天明,李靖率兵到了巫山,派人请李孝恭前去议事。
李孝恭虽然一直尊重李靖,但毕竟是皇上钦封的郡公。听说李靖在巫山扎营而不入城,心头很不高兴,心想你才区区几百人,城中却有军民数万,还要让我见你!
但他思虑良久,又别无他法,还是带了一个百人卫队,出城奔巫山而来。
李靖在营门迎接,见面即请罪道:“赵郡公,非是李靖不进城拜见,实因军情紧急,李靖不能因礼节而误大事,望赵郡公见谅!”
李孝恭一听,面露惭色,道:“靖公说的是哪里话!若信州有失,孝恭身家性命都难保,还要这些虚礼做什么!靖公不分昼夜,率领兄弟们驰援信州,孝恭感谢还来不及呢!可是,孝恭还是不解:靖公为何率军屯于此处,而不进城?”
李靖道:“李靖请赵郡公前来,就是商议如何破敌。目前来看,冉肇则围困信州,若我将这八百人带入城中,无非是多了八百被围的唐军而已;而增加八百守城军士,亦无法破解信州之围,不如驻扎巫山,待宝相探明蛮兵虚实,再作区处。”
李孝恭一见李靖,信心大增,于是道:“靖公来了就好,一切听靖公的。目前开、通二州陷落,信州危急,我是百无一策。只要靖公击退蛮兵,孝恭决不会学庐江王,一定在皇上那里保靖公官职。”
李靖一摆手:“赵郡公想得多了,李靖但求能报效朝廷,在赵郡公麾下出力,不图功名。今年我已经五十岁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已不存青壮时的功利之心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