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可能,吴畏再也没办法保持淡定,他找到邓世昌,要他派交通船送自己上岸。
邓世昌有些吃惊的看着他,皱眉说道:“这么着急干什么?”
吴畏犹豫了一下,自己的预感其实是毫无根据的,现在说出来,以后很可能会成为笑柄。就算邓世昌为人方正,不会拿这种事来取笑自己,再见面也会不好意思。
于是他说道:“我得和我的兵在一起。”
邓世昌点了点头,看着他说道:“我会一直在这里。”
邓世昌的致远号等几艘新舰,因为接受的时间不长,战斗力也很难让人相信,所以按照计划,这几艘舰船并不会加入到即将发生的海战当中,而是作为移动炮台留在登陆场附近,以弥补登陆部队缺乏重型火力的缺陷。
邓世昌身为海军将领,对海战的研究当然比吴畏更多,吴畏能够想到的东西,他也早就想到了。只是海军在国防军系统当中一向比较边缘化,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要占去国防军总军费的很大比例,但是比起未尝一败的陆军,海军却从来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成绩。
不但没有成绩,康子年间的黄海海战,还被日本海军击沉了致远舰,重伤镇远舰,只是渤海湾海防打开,日军在旅顺登陆。
黄海海战之后,海军陆战队又发生了兵变,海军高层被清洗,唯一的一支陆战部队还落到了陆军将领手中,所以海军系统从上到下,都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所以及时像邓世昌这样觉得总参的东京攻略漏洞百出,但是处于维护自己兵种系统的目的,也不会提出异议。
此时虽然吴畏不说,但是邓世昌仍然能够猜到一点端倪。
说实话,海军将领们对吴畏的看法要比陆军的同僚们复杂的多。三年前如果不是吴畏横空出世,日军很可能借着黄海大战的机会席卷东北四省。到时候北方糜烂,罪魁祸首就是海军的黄海舰队。
但是后来吴畏被从陆军调入海军,重组陆战队,又分明是总参打进海军的一枚钉子。当初陆战旅成军之时,海军系统到贺的高官寥寥,也就是不满意自己的战斗部队落到陆军将领的手里。
邓世昌虽然为人豁达,毕竟还是海军将领,自然不可能对吴畏全无芥蒂,能给出这个承诺,自然已经是极限了。
吴畏看了看邓世昌,向他拱了拱手,也不多说,转身向船舷走去。去年跟着叶知秋美国欧洲跑了一圈,别的收获不提,爬攀登网换乘交通艇倒是练得倍熟。
第279章 战局变化
交通艇把吴畏直接送上了海滩,在那里,陆一师的两个团已经大半登陆,正在防线上与进攻的日军激战。山地旅的七个营也已经登陆过半,正在逐渐集结。刚开始登陆时海滩上人头攒动的景象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纷纷上岸的各战重型装备。
站稳登陆场之后,陆一师和山地旅这两支部队都开始装运重装备上岸,炮舰的火炮威力虽大,但是因为很难协同,所以常常打不到正确的地方,要不是陆一师登陆部队携带了大量的迫击炮,此刻前沿阵地应该已经丢了大半。但是激烈战斗当中,迫击炮弹的消耗很快,在打击日军进攻部队方面,还是重机枪的作用更明显一点。
两台看起来方方正正的铁疙瘩正在海滩上喷出一团团烟雾,前面长长伸出的绳索一直连到海中的小船上面。那是吴畏在汉阳汽车制造厂定制的柴油牵引机,可以提供九百马力的牵引力,用来拖拽重装备上岸,不过在登陆过程当中损失了一台,还有两台用了不久就出现故障罢工,现在只剩下了这两台,这也是陆一师上岸速度明显超过山地旅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山地旅的重装备只能依靠人力来运输,在上岸过程当中会消耗大量士兵的体力,效果也远不如牵引机稳定。
傍晚时分,就在吴畏上岸前,日军的重炮部队终于运动上来,一发发超过一百毫米口径的炮弹越过双方争夺的防线,直接落到海滩上,偶尔抛起几具人体和装运物资的箱子。
吴畏在海滩上见到了李武扬和马宝,他们已经在防线后建立联合指挥部。
日本多山,就算是海滩旁边也不例外,在给前线战士们挖掘战壕带来困难的同时,倒是不难寻找隐蔽的防炮地点。
看到吴畏上岸,李武扬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从指挥系列的登陆速度上看,山地旅明显要高于陆一师,不但副旅长郭凯森第一波随队上岸,李武扬也在中午的时候就到了海滩上,那个时候,吴畏还在致远号上面,马宝则在运兵船上。整个陆一师在海滩上的指挥系统只有第二团郭大可的团指。
那个时候,李武扬就觉得吴畏太托大了,明显没有了在辽阳的锐气,那个时候,他作为最高指挥官,可是经常亲临前线杀敌的。
所以他也完全没有想到,吴畏会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登陆。
马宝倒是从来没有怀疑过吴畏的人品,也绝对不会以为吴畏上岸时间这么晚是因为怕死,在他看来,吴畏这家伙可能会很狡猾,但是绝对不会怕死。所以这个时候看到吴畏,还有些奇怪,“你自己来了?”
吴畏笑了一下,这时刚好一发日军的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炮弹落在不远处的沙滩上,掀起一片沙子,像下雨一样落在指挥部临时搭起来的房盖上,只是简单铺了一层树枝树叶的房盖远远谈不上严密,顿时就有大量的砂砾从缝隙里落下来,指挥部里一片沙沙的声音,倒像是在闹老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