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这几年一直都在练兵,太清楚这个过程有多麻烦,所以立刻就推算出那个传说中投靠满人的将领就在首都警卫师里。
现在北京城周边的警卫力量只有首都师,最近的第一师还在天津,就算现在就赶过来,也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更不要说战斗状态行军了。
吴畏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首都师四个团并没有全部参与兵变,只要他能掌握住一到两个团,加上现在城外的独立团,就可以控制局面,所以他现在必须分辨出哪支部队是敌人,哪支部队是友军。
李世荣从吴畏的车上下来,看到刚才和他一起出来的几个军官还在门外没走,看到李世荣下车,连忙围了过来。
李世荣这个时候可没心情再和手下去喝花酒了,挥手说道:“都别走了,跟我回去。”人事局的军官们算是总参里人头最熟的,要琢磨各人的底细,有这些人帮忙就能事半功倍。
几个军官都是一头的雾水,不知道李世荣这是发什么神经。李世荣也没有心思给他们解释。刚才在吴畏的面前,他只有听呵的份,现在吴畏走了,李世荣就算翻身把歌唱了。
他知道事情重大,一溜小跑回办公室去给顾雨打电话。快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一个后勤局装备处的军官挟着一个文件夹匆匆走了过来。
别看李世荣在吴畏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在总参大院里也是大多数人吹捧的对象,所以这个军官看到李世荣过来,连忙打招呼。
李世荣当然没什么心思和他说话,随口问了一句“怎么还没走”。
那个军官连忙说道:“还不是首都师的这帮家伙胡闹,把军火卸错了地方。”
李世荣现在就对首都师这个名字过敏,听到军官的话,立刻停住了脚步,问道:“怎么回事?”
那军官发现李世荣感兴趣,连忙解释了一下。原来这一段时间,吴畏的独立团一直在城外进行实战演习,需要消耗大旦的弹药。总参本来的意思是专项调拨,吴畏要什么,就从天津和汉阳给他运就是了。
但是天津军械局还好一点,汉阳兵工厂就实在太远了,吴畏急着练兵,就把总参准备给首都师的一部分军火也截走了。实际上要说是截走也不对,独立团本来就挂靠在首都师下面,这些军火拨给独立团也不算错。
这几天汉阳厂的第一批军火运了过来,押运的军官也分不清首都师和独立团的分别,就把军火送到了首都师的营地。本来这批军火指定由吴畏签收,别人也不可能弄错,但是俞世海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出面给接收了。
汉阳厂的军官当时没说什么,转身就把运单送到了总参,不管军火给谁用,都要总参最后和汉阳厂销帐。
装备处的办事员接了这个单子,发现怎么也对不上帐,忙了好几个小时才发现送错了地方,自然对俞世海这没事找事的做法很有意见,只不过人家是堂堂中将师长,整个国防军中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装备处的军官们拿俞世海没办法,也只好捏着鼻子认倒霉,等明天上班再说。
李世荣听了军官的话,心里一惊,隐约感觉到不妙,接过军官手里的文件夹看了一下,也不还给人家,夹着文件直奔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说首都师人员调动还可能是公文延误,那么这批军火签收就肯定是有意为之了。想到这里,李世荣的汗都下来了,谁也没有想到,俞世海这个国防军中的名将,居然会密谋策划复辟。
想着首都师发难的后果,李世荣就觉得不寒而栗,现在城里除了首都师,就只有总统府卫队这一支成建制的武装,如果真的发生兵变,总参连个平叛的部队都调不出来。
想到这里,李世海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大门的方向,头一回在心里实心实意的希望吴畏能够化成不败军神,于不可能之中挽狂澜于即倒。
409.第409章永定门外
吴畏当然不知道自己成了李世荣心目中唯一的希望,他甚至不知道俞世海签收了汉阳厂送交给自己的那部队弹药。喜欢网就上。这个时代的通信手段本来就非常简陋,这批弹药又不是什么重要的批次,吴畏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它们的存在。
他虽然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身经百战之后,对于危险的感觉已经非常灵敏。所谓谋定而后动,越是要准备做大事,就越是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既然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么这些准备就一定会泄漏出去,区别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像现在这种四下漏风的情况,看起来像是宗社党保密工作干得太差,但是实际上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宗社党起事在即,各种准备工作都已经铺开,所以没办法再继续保密下去。
吴畏当然希望这是满人骨干能力太差,事情还没办得怎么样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那样知道消息的就肯定不止他一个人,自然也就不用他来操心了,但是显然吴畏的命没有那么好,事情不可能如此顺利。
汽车出了总参大院,吴畏让司机拐了个弯,来到大通洋行的后门,他走进去待了一会,再出来就把两张纸条分别交给两个卫兵,让他们按纸条上的内容去办事。
两个人明显有些抗拒这个命令。他们现在都已经知道了吴畏要面临的危险,作为吴畏的贴身卫兵,当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吴畏。
吴畏只好板起脸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赶紧按照自己的命令去做,那自己才是真的危险,这才算把两个人赶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