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是作战部队,房海滨当然也没办法拒绝这种要求。用吴畏的话来说:“要积累经验,当然要自己来交学费,总不能指望别人学会了再教给你。”
几次战斗打下来,房海滨总结的经验就是不要停止移动,战车移动速度再慢,总比敌人的大炮来得容易,只要能够保持移动,就有很大的可能躲过敌人的炮弹。在这个口径超过一百毫米的火炮都是稀罕物的时代,战车的薄皮对于普通口径火炮的近失弹还是有一点防护能力的。
当然在激烈战斗中,战车怎么才能保持使用最厚的正面装甲来对准敌人阵地还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是总算让参与攻坚战的装甲兵们有个心理安慰,不至于觉得自己是去送菜的。
让房海滨郁闷的是,他面前的这位俄国营长,手下居然只有五十多个兵。显然相对于欧洲平原的广阔,北俄方面投入的兵力还是太少。
最重要的是,在向基辅进军十几天之后,北俄方面仍然没有办法摸清敌军的主力配置,不得不分散成小股部队搜索前进。
因为要指望装甲部队发挥威力,所以战斗选择在了黎明之后。房海滨和他的三辆战车在五十多名步兵的簇拥下缓缓出现在了战场边缘。
进入阵地前,房海滨和带队的俄国连长凑在一起拿着望远镜观察即将发生战斗的小镇。那个来自营部的翻译在一旁紧张伺候着。
“没有疏散平民。”房海滨有些厌恶的说道:“我最讨厌这种情况。”
俄国连长的年纪比他要小很多,据说参军前还是个学生,在普遍很早就成熟得一脸的俄国男人当中显得格外稚嫩。
这个大男孩当上了连长后仍然还不能像那些老兵一样漠视平民的生死。所以对于房海滨的牢骚深有感触。
他举着望远镜认真的观察对面的防线,问道:“有办法减少平民的伤亡吗?”
“那要看敌人有多配合了?”房海滨随口说道,语气里没有抱太多的希望。
作为一个外国军官,虽然他同样怜悯这些被迫卷入战争的平民,但是绝不会因为这一点就把自己的士兵置于危险当中,他也不会因为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
让他惊讶的是,显然参与内战的双方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都很少有意识的避免平民伤亡。这也让房海滨认识到内战对于一个国家的伤害程度有多深。
小镇没有围墙,但是守军在镇外挖了一条壕沟,可以清楚看到壕沟里有步兵运动的身影。
房海滨看了半天,没有发现对方的炮兵,总算松了一口气。指着延伸进小镇的道路,向年轻的俄国连长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通常情况下战车部队需要配合步兵的行动。但是鉴于吴畏的强势地位,所以在可能遭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装甲兵可以拒绝步兵指挥官的要求。但是显然对方的基层指挥官在“可能遭到严重损失”的标准上有很大分歧,所以两支部队在配合战斗方面,远远谈不上合作愉快。
不过现在这个年轻的俄国连长看起来并不在意自己接受装甲兵的指挥,在他看来,所有能够降低伤亡的办法都是好办法。而显然房海滨在这方面比自己更有经验。
房海滨不是姚文建那种身先士卒型的指挥官,所以试探性进攻中,他并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指派了身边的二十一号车。
这辆车的车长在前几天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得已补充了一个俄国射手,因为车组内部的沟通问题,房海滨已经被烦得不行。
不过车组里有个俄国人还是有点好处的,至少那个俄国射手在需要步兵配合的时候不用先去找翻译。
二十一号车带着十几个步兵从出发阵地缓缓的驶了出去,房海滨看到那个俄国射手很神气的扶着机枪笔直站在战车里,大半个身子露出车外。
天地良心,经过连续战斗之后,还敢这么干的中国装甲兵已经死得差不多绝根,也就是战斗民族的汉子还会把这个当成荣誉。
看到战车出现,对面战壕里的敌军显得有些慌乱,但是并没有人逃跑。房海滨紧张的寻找着对面阵地上可能隐藏的火炮,如果能够提前找到它,就可以利用自己车上的三十毫米炮掩护二十一号车,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当战车逼进小镇后,守军终于开始开枪了,子弹打在战车的钢板上,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几乎就在同时,战车上的两挺机枪都吼叫了起来,可以看到缓慢前进的战车车身在机枪的后座力作用下不规则的晃动。
战斗开始了。
第580章莫斯科反击战六
有一件事情说起来很尴尬,那就是吴畏穿越以来虽然迭经大战,但是一手指挥十万兵员级别的战斗一次都没有,金水河战役那次国防军对外宣称投入四个师十一万人,但是事实上除了二十八师在前线硬扛之外,另外几个师都在打酱油,根本不归黄有为指挥,当然更和吴畏一点关系都没有。
后来的辽阳阻击战,吴畏亲手送了一批又一批炮灰上前线,整个战役打下来中国军民伤亡近万,但是大部分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吴畏能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人只有一个加强营。
他亲自指挥的最大规模战役是房总半岛登陆战,那一次他手里有陆一师和山地旅两支部队,总数也不超过四万人,而且相当于一出场就梭哈了,基本还属于特种作战的范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