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不等于要分享。”吕兰清理所当然的说道。
她当然不是专门来捉奸的,至少她还不会这么无聊。她走到吴畏的面前,翻开手里捧着的文件夹,抽出一张纸递给吴畏,“海军的船回来了。”
吴畏嗯了一声,伸手接过纸来。早在决定大规模生产装甲战车后,吴畏就托已经占领白海的俄国海军派船去塞舍尔发动机制造厂订购车用发动机。
塞舍尔发动机制造厂是吴畏一手建立起来的,里面的技术人员都是在塞舍尔造船厂有过设计制造经验的工程师,虽然吴畏不可能有时间盯着那里,但是仍然可以通过电报和书信指导制造厂的工作。唯一的问题就是生产规模的大小而已。
毕竟汉阳厂自己也可以生产发动机,就目前的全球市场来看,发动机制造厂的潜在客户不多,吴畏也仅仅是希望他们少量生产以保持技术储备,积累制造经验。
但是既然龙德施泰特要暴坦克海,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精神,吴畏当然不会让肥水流到外人的田里去。而且实际上,俄国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差得离谱,莫斯科试生产的发动机,质量甚至比不上汉阳厂的残次品。
吴畏也没时间等着俄国人自己抓品控,虽然路途遥远,但是从共和国进口发动机也势在必行。
听到吕兰清说船队已经回来了,吴畏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总算等到了一个好消息。他随口吩咐道:“把这些发动机送到……”
说到这里,他想起刚刚见过的那些五毛钱特效的战车,又改口说道:“还是算了。把这些发动机运过来,我们自己改造。”他有些憧憬的说道:“我想前线指挥官们至少不用再每时每刻担心自己的战车熄火了,”
“你最好还是先看看上面的数字。”吕兰清好心的提醒道。
吴畏一愣,心里泛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把目光落到纸面上,看清上面的数字之后,他愕然抬头看了吕兰清一眼,疑惑的问道:“这是不是少写了一个零?”
“如果是那也应该写在前面。”吕兰清说道。她又取出一叠纸,“这是贝尔特朗厂长给你的信。”
吴畏莫名其妙的接过信纸。贝尔特朗是塞舍尔造船厂的厂长,有着丰富的造舰经验,据说上过的舰和局座有一拼。而且重要的是,贝尔特朗还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还以可以上更多的舰。
因为吴畏缺少合格的厂长,所以贝尔特朗兼任发动机厂的厂长。这个本属于无奈之举,吴畏自己不能照顾厂子,又需要一个精通工业的专业人才,想在国内找这么个人选实在太难。
他只是没有想到,贝尔特朗看起来显然误解了他从前的话,他让发动机制造厂保持小规模试生产,可不是让厂子每个月只制造个位数的发动机。
他接过信纸匆匆的看了一眼,先略过了贝尔特朗在信中与他探讨技术问题的部分,直接去看关于发动机数量的解释,然后惊叫道:“都卖出去了?都卖给谁了?”
第590章钢铁洪流六
贝尔特朗是个很有职业道德的人,当然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工程师们大都比较单纯,思维方式也很简单。当物资生活比较简单的时候,通常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相应的简单。
所以在他的信里,贝尔特朗详细向吴畏介绍了现在发动机厂的情况,并没有什么隐瞒。
按照他的描述,发动机厂已经建立起两条不同功能的流水线,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月产两位数的通用发动机。
如果开足马力生产的话,这个数字还可以翻上三倍,那就妥妥月产过百了。
而在设计能力方面,贝尔特朗已经在吴畏提供的思路下建立起多个团队,设计线上面包括通用发动机,车用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多种产品。
让吴畏意想不到的是,除了这些吴畏指定的产品线外,贝尔特朗还自做主张开始了船用燃气轮机的开发。
如果让吴畏自己来决定,他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上汽轮机项目。要知道汽轮机的概念虽然已经被人提出来几十年了,但是离真正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起码就吴畏所知,对汽轮机理念影响极大的空力动力学就还没有爬完科技树。
吴畏的空气动力学水平也不怎么样,话说这玩意就不是他这个专业的必修课。但是以吴畏的知识水平,照猫画虎不行,照葫芦画个瓢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即使没有理论方面的困难,燃气轮机的开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搞工业的人都知道,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涉及到极端环境,那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难度立刻就成指数形式往上涨了。
不巧的是,要搞燃气轮机,就离不开高温和高速这两个极端环境,要是有幸能再加个高压,三只老虎就齐活了。
汽轮机的很多部件都需要工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高速需要高性能的转动部件,高温则需要耐热性能极好的材质。
这些都涉及到材料科学。可惜吴畏对材料方面的东西十窍能通九窍,就是一窍不通,这玩意想开挂也没地方下手。
而且对于吴畏来说,提前进行技术储备的需要也不大。有他在,塞舍尔发动机厂就算光靠往复式内燃机,也够吃几十年老本的了。没有了需求,自然也就没有动力。
但是显然贝尔特朗身上还有工程师典型的追求卓越精神,居然已经拿出人力物力来走在世界前列了。吴畏当初随意和他提起汽轮机的发展前景的时候,可没想到对于一个顶级的工程师来说,被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有多么重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