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罗周道拿回来第一批标准件,到钟笛的小院里和吴畏组装出了一台座钟,经过两天的试用之后,发现每天误差大概半个小时,不但比不上进口钟,连上海广州那边手工艺人作的钟都比不上。吴畏只好安慰他一天差不出二十四小时的都是好钟,然后才想起来这些钟都是十二进制的,最多只能差六个小时。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天津军工局的齿轮精度不高,发条材质不良,吴畏给他指点了一下,让罗周道找人手工修正,忙活了几天,终于有了一台可以不用每天校准的时钟了,偏偏这一段时间吴畏够忙,他一直没见着人,趁着这个机会赶过来报喜。
程斌和叶黛虽然不学工科,但是对于钟表还算熟悉,程斌自己就有一块英国产的怀表,所以听罗周道说起座钟的事情,都很感兴趣,发现吴畏对这个消息不怎么热心,不禁有些奇怪。
吴畏的兴趣从来没有放在赚钱上面,反倒很乐意看到工业化在国内推广,所以在这方面倒不藏私心,给几个人详细解释了工业化生产和标准件之间的关系。
罗周道现在是空手套白狼,再怎么努力生产出的座钟也不可能比得上国外的量产货或者国内的手工艺品,唯一的机会就是走低价路线倾销,但是现在再怎么说这玩意也算是个奢侈品,没人会买一个每天差半小时的座钟苦练加减法。
但是天津军工局的产品质量真心不怎么样,罗周道现在还要请人手工修正,这样一来不但产量上不去,互换性也不行,好在齿轮传动是旋转件,需要分布误差,还算好一点,不然都加工成了耦合件,吴畏就只能欲哭无泪了。
尽管工业化革命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时隔一个世纪后,能够真正阐述工业化特征的人在全世界还是凤毛麟角,能像吴畏这样系统阐述的估计伸一只手出来还能闲俩手指头,程斌三人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听明白。
罗周道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是努力记忆吴畏谈话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程斌的问题就广泛得多了,他记心又好,每次吴畏说话告一段落,他都能拿出吴畏刚才话里的名词或者段落来提出问题,甚至连当时吴畏说话时的语气都能记住,借此询问是不是还有言之未尽的东西。
程斌虽然不是工科出事,看问题的高度却比学生们强得多,吴畏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对手,感觉就像是和黄有为谈论军制改革时一样,不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和程斌解释,惟恐一时不慎,被对方抓住破绽。
吴畏毕竟不是搞工业理论出身,工业化革命的很多方面根本弄不明白,费了好大劲才算说了个一知半解,这时才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了很多学生,居然都听得津津有味,顿时吓了一跳,心说自己这点料可开不得讲座。
好在时间已经不早,应该来的人都已经到了,看到吴畏说完,程斌就招呼大家入席,有什么问题日后再说。
学生们纷纷散去,人群中露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正是秋卫卿,另一个人是个年青男子,身穿长衣,与秋卫卿并肩站在一起,神态亲密。
吴畏愣了一下,不由得多看了那男子一眼,这时秋卫卿已经走了过来,向吴畏笑道:“吴兄大才,今日算是又领教一番高明。”然后给他介绍身边的男子,“外子王廷均。”
吴畏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外子的意思,顿时如果晴天霹雳,茫茫然不知所谓
第73章同舟
这一段时间里,吴畏也见过了秋卫卿几次,知道她除了上课外,并不经常在外逗留,只以为是女孩子家教严,在这个时代不好和男生们厮混。
他不知道这时代女性的开放程度,生怕接近秋卫卿的时候太过急迫,把人家吓跑了,所以一直没敢表现得太热切,只能算是混了个脸熟,看起来秋卫卿对他的印像也不错,有时在学校门前遇到了,还会打个招呼,说上几句。
吴畏正觉得自己距离成功之日又近了一步的时候,突然听说秋卫卿已经结婚了,顿时觉得人生竟然如此艰难,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所以整个晚饭的时候都显得有些浑浑疆疆的不在状态。
好在刚才他刚刚给大家科普过一次工业化革命的理论,描述的图画太美,让人浮想联翩,席间神不守舍的也不只他一个。大家都以为他还沉浸在那个话题里不能自拔,不但不以为异,还纷纷议论吴畏是个做大学问的人,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战斗英雄,这时代居然真有上马平天下,提笔定乾坤的人。
直到散席之后王廷钧和程斌过来告辞,顺便相约有时间再就工业化的话题聊一下的时候,吴畏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告诉大家要去汉阳厂的事情。
听说了吴畏出行的时间和路线后,几个人的表情就有些怪异,王廷钧沉默了一下,才笑道:“看来内子要请吴兄照顾了。”
吴畏其实不怎么习惯和这些文化人打交道,总觉得他们话里有话,听起来费劲,这次也不例外。
他琢磨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愕然说道:“秋姑娘也是明天的海轮去上海?”
“是啊。”王廷钧肯定了他的猜测,他老家是湖南湘潭人,不过秋卫卿这次是回绍兴老家,然后才会去湘潭,王廷钧走不开,只能让秋卫卿自己一个人上路,有吴畏同行,一路上倒真是有个照应。
如果是在从前,吴畏听说能和秋卫卿同舟,那真是要大赞老天爷给力的,可惜现在刚刚听说“罗敷有夫”自己来晚了一步,心情不免沮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