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之前的皇室政府合作相同,院线皇室或者说凯特占据分之十,内阁政府占据分之十,本地政府占据分之四十。
其中地点人员由地方政府承担,建造费用由皇室和内阁共同支付,由于相关设备都是苹果公司出,因此还是内阁占据稍稍优势。(内阁占据苹果公司分之六十(其中分之二十为内阁“租借”皇室)的股份。)
院线是审核重要一方,因此必须由内阁皇室本地政府共同出资。只有这样公平公正的问题才能够得以保障。
1991年一月,诺德王国本准备上映六十七部电影,其中有十七为重要贺岁片,但……现在经过审核裁剪,最终剩下的只有二十部,而十七部贺岁片……仅剩六部,裁剪率达到分之七十。
被裁剪的影视剧只能通过“免费”的渠道来到网络上试一试运气,五分钟的预告片让他们最终的成绩很是惨淡,这让观众们庆幸的同时也不由为电影审核组成员们的眼光赶到赞叹,但新一波的批判浪潮再一次前来。
电影审核组的成员面临种种被诬陷辱骂。网络上经常会出现某某知名电影评论人士同女演员发生关系某某知名电影公司老板如何如何……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没有解释没有争辩,因此那些水军也来时无聊起来,渐渐消失在网络中……
而就在诺德网络上还在争辩谁是谁非最激烈的时候,一则新的消息惊爆全球,海湾战争正式开始。
1991年1月17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这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
多**队——科威特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阿联酋。
为什么其中没有诺德王国?并非诺德王国赞同伊拉克的做法,而是联合国或者说美国根本就没有对诺德王国进行邀请。君不见其中也有部分分化欧洲诸国的意图?
海湾战争的源头——1980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简单来说,科威特不具备什么战争能力。但是却出言行动挑衅强大的伊拉克,哪怕身后有美国坐镇,但它依然沦陷于伊拉克的手中,或者说他没有想到伊拉克的那位总统竟然如此的胆大。
其实也并不仅仅是那位总统阁下胆量大,而是现在的国际局势给出他这个胆量,他在,赌博自己能够重新建立巴伦比帝国。
然并卵,结局完全会完全出乎自信心其强大的总统先生。
当然,现在一切都同约瑟夫无关,他只是作为一位旁观者,默默的注视着事情的发展,当然,同时他也在悄悄的赚着钱。
石油在海湾战争最高峰期会达到四十美元的程,约瑟夫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期间把之前储存的石油全部悄悄卖出去。是的,就是悄悄卖出去,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石油价格的动荡,重新回落到原来的程,毕竟石油的价格是因为量少才提升上去的。
约瑟夫要坑的也不是那些国家而是一群想要通过这件事赚钱的家伙们,这些石油即便卖给他们,那么他们也只会悄悄的储藏起来,等待再高峰时期出售出去。
一次简简单单的储存出售,这让诺德公国整整赚取亿欧元左右的利润,是比往日多亿欧元而不是单纯的出售亿欧元的石油。
亿欧元用于建造千余家电影院已经足够,甚至因为资金充足的缘故,这些电影院一开始就可以配套最好的设施最华丽的电影院建筑。
一个小镇一个电影院,当然,具体的模样会根据本地的风格进行建造,不会在一个原野小镇中建造一个格格不入的现代化电影院。
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一直享有“海湾明珠”之称。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亿美元的股份。
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即便是现在的诺德王国也轻易不能比拟,但随着这次的风波,相信诺德如果占据整个西欧石油市场,那么未来的诺德王国……
截止到1990年末,整个西欧的石油进口达到823.5万桶。而现在诺德王国的石油日产只不过余万桶而已,约瑟夫明白,真正石油爆发的时刻已经来临。
海湾战争期间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行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
同一时间,诺德宣布西撒哈拉发现新油田,诺德公国石油日产达到八十万桶,英美西欧诸国闻言微微一顿。随后心神不定的继续参与海湾战争,石油价格稍稍有些波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