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闻言,环眼一瞪,就欲张口说话,哪知诸葛亮忽然放声大笑,使得大厅内的一众人皆是面色一变,不知所然。
诸葛亮笑毕,招摇着手中羽扇。与朱治徐徐而道:“幸蒙朱将军如此赏识,但亮与三将军身负复国重任,更何况我蜀王乃汉室遗孤,身份尊贵,岂能安居在此,教他人笑话,朱将军莫怪,相援之事,还且置后,待亮将蜀王安置完善。自会前来相助!”
诸葛亮此话一出,张飞顿时明悟。扯着嗓子,瓮声瓮气地应声而道:“丞相所言是理,我侄儿乃堂堂一国之主,汉室遗孤,如今汉朝虽亡,蜀国虽被晋贼所占,但有我等在此,迟早一日,定将东山再起,我等皆有复国大业在身,恕难相助!”
张飞声若雷轰,朱治听得脸色大变,目光一沉,坐于中央高堂的刘禅,闻言,脸色大急,欲言又止,他可不想再过那颠沛流离的生活。
如果诸葛亮、张飞惹怒了朱治,朱治一怒之下,将众人赶出始安城,他岂不又要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刘禅想毕,急与蒯越、尹籍投去求助般的眼色,示意两人劝说,蒯越淡淡一笑,向刘禅暗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不必操心,丞相自有分寸。
尹籍亦在旁微微颔首,刘禅见了,方才心头一定,心中大呼了一口凉气,脸上的慌色褪去许多。
朱治沉吟一阵,他心思敏捷,自然明悟诸葛亮、张飞话中之话,凝声遂道:“某岂不知张将军、孔明先生肩上重任,若是东吴力所能及,自会义不容辞!”
诸葛亮听朱治一说,心头暗喜,却不形于色,又故装愁绪而道:“不可,不可,此本乃我等臣子之事,岂可假借他人之手,于情于理,都是不合!”
朱治见状,面色一急,连番相劝,诸葛亮作色推辞,最后见朱治如此执着,方才叹了一声,凝声而道:“幸赖朱将军这般仁义,只不过兹事体大,若无吴王应诺,亮岂敢冒犯!”
朱治闻言,神色一变,亦是颇有顾虑,沉色不言,诸葛亮呵呵一笑,却也不急,随即不久,朱治便拜退而去。
待朱治回到府衙,心里踌躇,坐立不安,这时,之前传信将校似乎看出朱治所虑,从怀中拿出一书信,递向朱治,毕恭毕敬说道:“诸葛将军有言,若是诸葛亮不愿相助,将军可依信中之计夺量!”
朱治听了,面色一惊,这诸葛恪竟是早有料算,心想这叔侄二人果真都是妖孽,随即连忙接过书信,拆开来看。
朱治眼色速转,看毕,脸色连变不止,心中暗道:“诸葛恪啊,诸葛恪,你年纪轻轻便这般放肆,可害苦我也!”
原来诸葛恪早就猜到,其叔父诸葛亮不会轻易相助,故教朱治可自行夺量,将始安城暂且借于诸葛亮等蜀国余众,让其先将蜀王刘禅安置。
待那时,诸葛亮自然不好再做推辞,随朱治一同赶往长沙助战,而始安城处于交州与西川交界,偏僻荒芜。
日后若是北晋来犯,亦好借诸葛亮之手,抵抗北晋,但万一孙权果真怪罪下来,朱治亦可言当初乃他擅自抉择,并无经过孙权吩咐,强行将诸葛亮等人驱赶。
朱治踱步而行,踌躇许久,连声叹气,这诸葛恪思虑虽是周全,但还是太过轻视了诸葛亮,若是他日诸葛亮在始安站住了阵脚,暗中征集兵马,励精图治,就于交州东山再起,必成心腹大患。
可别忘了,当初刘备据于小小新野一处弹丸之地,最后却在诸葛亮协助之下,最终夺取了荆州,倘若如此,他便成为了东吴的罪人,朱氏一族更会因此有灭族之灾!
不知过了多久,朱治脚步一停,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毕竟若是东吴被魏寇所灭,国不复存在,何以有家?诸葛亮有鬼神莫测之计,此下唯有此人,能力挽狂澜,保存东吴,驱退魏寇!
朱治心中一定,遂又前往去见诸葛亮,当夜,刘禅、诸葛亮等人用膳完毕,刘禅也是倦了,正欲回去内院歇息。
诸葛亮却忽然叫住了刘禅。教刘禅可派人前去收拾行装。今夜准备搬往城内府衙。然后又教刘禅在大厅静候,不久便有贵客到来。
刘禅闻言,面色惘然,一头雾水,不过他素来对诸葛亮言听计从,遂便坐回了位置,尹籍、蒯越听了,却都是会心一笑。心里明悟。
须臾,果然朱治前来拜见,诸葛亮早有预料,笑脸相迎,礼毕,朱治一脸慨然之色,将先前思定之事与诸葛亮一一细说。
朱治说罢,诸葛亮故露惊色,连忙再三推辞,急得身后的刘禅。连连变色,几乎禁不住喊了出来。
一阵后。诸葛亮长叹一声,与朱治言道:“朱将军虽有意相借始安于蜀,但未经吴王抉择,他日若不能相容,如何是好?还请朱将军先问过吴王心意,否则我等实不敢放肆呐!”
朱治一听,急忙劝道:“如今战事正紧,东吴危难在即,岂可延误,孔明先生勿虑,还请先解东吴燃眉之急,至于后事,某愿定当竭力相助!”
对于朱治的承诺,诸葛亮自知乃是虚言,根本不屑一顾,不过他早有思量,表面虚装感激之色,拱手拜道:“朱将军仁义至此,亮若推搪,岂不太过矫情,不过亮乃人臣,还需看蜀王意下如何!”
诸葛亮说毕,遂望向刘禅,朱治亦把眼光望去,刘禅正在打盹,一时未有反应过来,急得张飞在旁大声一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