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那邓艾乃忠义之士,若是寻常人,必会心中起怨,如此或能有机可乘,天意至此,局势定矣,吴北必为曹老贼所得!”
诸葛亮虽与邓艾只有数面之缘,但却对他印象极为深刻,也看出了他的脾性。
张飞一听,眯起的环目刹地瞪大,竟也动上了脑子,瓮声瓮气说道:“那邓艾虽是忠义,但其军中将士却都是寻常人,想必此下其军定是众怒难压,丞相何不以此谋之?”
诸葛亮闻言,又是叹声摇首,缓缓而道:“邓艾虽入仕不久,但亮昔日见其在军中威望极高,更兼邓艾击败了朱治的大军,可谓是替夏侯渊报了大仇,已赢得军中上下的敬重!”
“以邓艾的才智,岂会看不出此中利害,定会压制麾下将士怨气,适才亮派越吉前往去探,果见邓艾的兵马入了临远城内!”
“如此足可见已应亮之料想,更何况,不出数日内,于禁必率兵来攻,此下魏寇两军合于一处,我等亦无充足的时间,施以谋略!”
“莫非当真难挽狂澜?”张飞环目瞪得斗大,带着一股莫名的怒火、悲怆说道。
如今东吴的局势,与当初北晋兵逼成都时,极为相似,这令张飞一时间,可谓是百感交集,眼中尽是不甘、悲愤之色。
诸葛亮似乎也想起了往事,神色落寞,淡淡而道:“时也,命也,但愿朱治那部奇兵,能力挽狂澜,而孙权亦能察以时势,趁势而发,重创曹老贼的兵众,否则待于禁等人援军一至,孙氏于东吴之气数尽也!”
张飞听罢,神色一紧,不自觉地压低声音问道:“不知丞相以为,那孙权可否如你之所愿?”
诸葛亮面色一沉,沉吟一阵,却是摇首连道:“曹老贼乃当世枭雄,难!难!!难!!!”
张飞面色一变,虽不知诸葛亮是如何推算,但却信了七成,神色一阵黯淡,也是叹了一声道:“竟是如此,我等当何去何从?”
诸葛亮听了,双眸一亮,似乎早有思量,与张飞言道:“东吴接纳之情,时值至今,我等已报矣,此下已是功成身退之时!”
张飞闻言,本是黯淡的神色,刹时散去,环目炯炯发光,望着诸葛亮璀璨的目光,心里已是会意。
如今吴南空虚,正是蜀汉东山再起的大好时机,以尹籍、蒯越两人之才,此下始安想必已蓄不小的势力,而依诸葛亮所料,孙权不久将败于曹操之手,到时他等便可趁乱夺取吴南之地,割据一方!
想到此处,张飞不禁热血沸腾起来,东吴将灭,虽为可惜,但对于他等一众蜀汉遗臣来说,却不惜为一个大好时机!
诸葛亮见张飞已是明悟,重重颔首,遂在张飞耳边教道如此如此,数日后,陆逊为顾全大义,最终还是并未选择撤回吴南之地,却又令全琮引兵在寨外四处监视,提防兵士逃去。
一时间,军中弥漫着恐慌、不安的气氛,至于诸葛亮、张飞一干人等,则把守其营,并无任何举动。
这数日间,陆逊曾与诸葛亮有过几番交谈,两人到底说了什么,除了两人之外,无人可知。
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路强攻
数日后,于禁、邓艾两军歇养已毕,于禁即传令分兵三路,望吴军大寨进攻,只见于禁自率中路,左一路由邓艾率领,右一路则由程昱统领。
三路魏兵共二万余人,漫山遍野地望吴军大寨汹涌杀去,寨中吴兵见魏兵来势汹汹,人多势众,皆有惧色。
全琮大瞪铜铃般的巨目,厉声喝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须俱哉?!吴王雄才大略,不久必能击破曹老贼兵众,率援军来救,诸军听令,把守营寨,务必要杀退魏寇!”
全琮纵声大喝,声若轰雷,寨内一众兵士听得,眼见时势危急,皆强打精神厉声应和,在阵阵如同潮涌浪翻的喊杀声下,三路魏兵相继杀到了吴军寨前。
于禁策马直奔,虎目大瞪,赫赫生威,把刀一招,扯声喝道:“吴贼已是强弩之末,一举可破也,诸军随我冲杀!!!”
于禁喝毕,拍马舞刀,引兵便往大寨正门杀去,与此同时邓艾、程昱两部兵马,亦分别望大寨左、右两门冲杀过去。
三路兵马一齐来攻,来势之大,如若山洪倾泻,惊天动地,陆逊面色冷酷,毫无惧色,厉声大喝,指挥各部兵马前往抵抗。
只见陆逊引兵把守正门,抵挡于禁那路兵马,张飞、诸葛亮把守左门,抵挡邓艾那路兵马,至于全琮则把守右门,抵挡程昱那路兵马。
先看正门战况,于禁骤马冲突,前部刀盾手提刀执盾。蜂拥而进。抵挡吴兵弓弩手的阻击。推翻四周的鹿角。
随后便见于禁策马直突,飞走如风,赫然杀入寨前吴兵人群之内,于禁舞刀左劈右砍,刀出如骤雨,杀翻片片人潮。
背后魏兵纷纷涌上,人多势众,吴兵虽拼死相抵。却奈何兵力薄弱,难以抵挡,被杀得节节败退。
陆逊看得面目狰狞,纵马提剑,望于禁杀了过去,陆逊之所以最终选择仍旧据守营寨,第一乃是为了拖延于禁麾下兵众,毕竟只要陆逊不撤,于禁便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则是陆逊有意拼死一搏,若能击退于禁的兵众。那自然是好,若是不能。便拼死抵抗,大折其兵力,如此一来,纵然于禁率兵赶到吴县,亦都是疲兵残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