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既然说要考虑一番,刘备便与诸葛亮识趣的告辞离去。
回到馆舍,诸葛亮脸上露出几分惋惜,忽然问道:“既然那刘景升欲要将荆州托负给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顺据有荆州,为何却之?!”
刘备听言,脚步猛然止住,脸色急变,心中暗忖道:“这诸葛孔明智多胜妖,岂会看不出,此时万万不是显露图谋荆州之心的时候,更何况,刘表今日之言,多是试探,根本非真心实意,难道这诸葛孔明亦是在试探我?”
刘备想毕,脸色一凝,带着几分愤色,佯怒道:“景升待我,恩礼有加,如同血亲兄弟,备安忍乘其危而夺之,军师勿要多言!”
诸葛亮听后,眼睛一亮,不由感叹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
两人回到住处后不久,忽然有侍从来报,公子刘琦来见。
“呵呵…看来天有定运,荆州迟早属于主公!”
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刘琦会来,示意刘备赶快接见。
“孔明,你不得放纵,慎言!”
刘备皱了皱眉头,忙用眼色示意诸葛亮,然后出门将刘琦接入。
刘琦刚入内室,便是大哭,泣拜求道:“继母不能相容,侄儿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怜而救之!”
原来,曹操许以重利,要求蔡瑁限制刘备发展,甚至暗中除掉刘备,这本就是蔡瑁心中所想,加之又有利可图,蔡瑁当然乐意行事。
蔡瑁想扶持外甥刘琮当上荆州之主,恰巧又听闻刘琦与刘备多有接触,故而心有忌惮,告知蔡氏。
蔡氏自此对刘琦更为提防,仿佛无时无刻都想暗中除掉刘琦,刘琦发觉,整日如履薄冰,寝食不安,此时,听得刘备回到襄阳,立马赶来求救。
刘备听罢,遂安抚刘琦一番,刘琦哭声不止,跪地不起,刘备急向诸葛亮打眼色,向其索计,诸葛亮却轻轻摇头道。
“此乃刘公子的家事,亮不敢乱议,否则被他人得知,还以为亮和皇叔,唯恐天下不乱,还请刘公子先回吧!”
诸葛亮言语甚是无情,刘琦哭求无用,少时,刘备将刘琦送出,附耳低声道:“贤侄莫怪,孔明非是无情无义之人,他之所以拒绝,全因怕牵连于我,来日我让孔明回访贤侄,可如此如此,孔明必定有妙计相告。”
刘琦闻言大喜,遂拜谢而去。
次日,刘备故意装着腹痛,令诸葛亮代他回访刘琦,诸葛亮心知刘备心意,也不拆穿,当下允诺,骑马来到刘琦宅前,入见刘琦。
刘琦赶忙迎接,邀入后堂,与诸葛亮分宾主坐定,茶罢,刘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诸葛亮求道:“继母难容于琦,日夜欲将加害,琦只望能保住性命,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没齿难忘,来日定当厚报!”
诸葛亮闻言,当即色变,厉声喝道:“亮与皇叔寄居荆州,岂敢教人骨肉相残之事,倘若事情泄露,天下人必言亮与皇叔不仁不义,公子这是要害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啊!”
诸葛亮说罢,起身告辞,刘琦见状,连忙告罪,挽留诸葛亮于内室共饮,酒过三巡,夜色渐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刘琦突然说道。
“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
诸葛亮应诺,随刘琦同去,刘琦引诸葛亮登上一小楼,诸葛亮见内头空无一物,凝声问道:“书在何处?”
刘日又是双膝一跪,泣拜道:“琦命在旦夕,先生怎忍无一言相救乎?”
诸葛亮听言,脸色一变,二话不说,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无奈折回,刘琦低声说道:“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泄露,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听得,敢请先生赐教!”
诸葛亮佯装为难,叹声说道:“疏不见亲,实乃不义,亮何能为公子设谋?”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不保矣,这就死于先生之前!”
刘琦忽然脸露疯狂之色,言毕,乃拔出宝剑欲要自刎,诸葛亮眼中看得透彻,心中暗忖道,到此足矣,连忙阻止道:“公子莫要轻生,亮已有良策!”
刘琦闻言大喜,连忙拜谢道:“先生快快教我!”
“这刘琦果然对主公多有依赖,虽是懦弱,但胜在出身尊贵,正好可利用一番,先留一条后路,以防未来不测之用!”
诸葛亮心中暗忖,想毕,张口教道:“公子身在荆州,蔡氏恐公子夺权,必然加害,不死不休,时下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书刘荆州,求得屯兵镇守江夏,一则可以避祸,二则可以积攒势力!”
刘琦听言大喜,连忙拜谢,遂命人取来梯子,送诸葛亮下楼,诸葛亮教完计策,便是告辞而去,回到馆舍,来见刘备,具言前事,个中奥妙,两人虽无直言,但心中明晓,刘备甚喜。
次日,刘琦晋见其父刘表,谏言欲守江夏,刘表犹豫不决,刘琦乃长子,不忍让其远离,故而请刘备共议,刘备与诸葛亮早已商讨,向刘表答道。
“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一亲信之人,方可保其不失,公子与兄长乃至亲,公子有此等大志,正好让其磨砺,兄长不妨派其前去。”
刘表亦觉有理,微微颔首道:“贤弟所言有理,先前听细作回报,江东正大练水军,不得不防,琦儿前去,也不是不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