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烽火归途_凛冽时雨【完结】(102)

  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中日双方以公路为中心,展开激战。

  王为正所在的营在公路左翼三公里之外地方阻击敌人。日军见远征军在公路附近防守严密,就以主力正面吸引敌人,派一支突击队迂回到远征军后方,前后夹击。不料远征军早有准备,双方在此遭遇,随后展开激战。

  双方都铆足了劲攻击,日军急于突破救援,中国军队为了后面的兄弟部队,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过去。

  王为正亲自操纵起了机枪,看着日军一个个倒下,王为正的心里那叫一个过瘾。“戴师长,我为你报仇了!死去的兄弟们,我为你们报仇了!”

  就在己方在战局一切顺利的时候,士兵突然来报:“报告连长,我们的子弹不多了!”

  “什么!”王为正的脑子里嗡的一下子空白了,没有子弹这仗怎么打。

  望着还在冲锋的日军,王为正知道他负责的防线不能破,要是破了,整个营的防线就毁了。他赶紧向营长汇报,请求支援。但其他连也在战斗,即使能过来增援,也一时半会到不了,而这一时半会要怎么支撑下去,是王为正要考虑的。

  “兄弟们上刺刀!”随着王为正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在枪杆上安上刺刀。

  王为正让兄弟们趴在战壕里,这时候去找日本人拼刺刀是不行的。距离这么远,还没等冲过去,就都被突突了。

  日军见中国军队突然停止了射击,不清楚是何原由,行进的非常小心。

  王为正趴在战壕里,仔细听着日军的脚步声,近了,王为正的心也随着日军的逼近,猛烈的跳起来。更近了,日军的脚步声就像在头顶,王为正大喊一声:“冲啊!”全连官兵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战况异常残酷,士兵用刺刀,石头,甚至是牙齿与日军搏杀着。有的士兵刺刀被打落,就搬起石头继续厮杀。有的士兵被日军掐住脖子按在地下,就拉响手榴弹,和日军同归于尽。

  王为正不像王为本那样有力气,在捅死几个日本兵后,就有点力不从心。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倒下就别想起来了。

  战局进入到白热化,两支部队就像是两个较着劲的摔跤手,谁先泄力谁就输了。王为正深知,就算这仗胜了,自己的连也会损失惨重。

  就在这时,营长亲自带人来增援,战局立刻转变,日军被成功击退。

  此后,双方仍在这片土地上激战着。到7月中旬,屡屡被击退的日军终于死心,退回芒市防守。

  就在这时,集团军司令部又下达命令——命33师继续防守公路,48师回援松山。

  龙陵和腾冲久攻不下,皆是因为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松山。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面积18平方公里,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日军在此大兴土木,整个松山都被挖空了,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灯、供水俱已解决。因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松山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犹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它就像一把尖刀,把滇缅公路一切为二。

  王为正为什么打着打着就没了子弹?腾冲和龙陵为什么久攻不下?就是因为松山没有打通。松山不通,滇缅公路则不通。运送到前线的粮草和弹药,只能翻越陡峭的高黎贡山才能运过去。道路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只能靠骡马托运,骡马哪有汽车运的多呀,所以前线的战士经常打着打着就没子弹了。

  就像打腾冲,六个师围着腾冲一座孤城,愣是打了三个月,不光是腾冲城池坚固,还是因为弹药不够。战士们经常是上半天开打,下半天就没子弹了。

  后来192师把城墙炸塌,冲进城去。可是全师弹药不足,万一打着打着没子弹了怎么办?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叶佩高就命全师的弹药集中给一个团,让这个团去打。等补给来了,再换下一个团去打。就这样,在腾冲城破之后,里面的日军又硬生生的坚持了42天。

  第七十九章 魂断松山02

  要想知道松山阵地为何难以攻克,就得先了解它的构造。

  1942年5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1943年太平洋败退中,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凸显重要,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缅甸方面军15军令第56师**出工兵联队,并从中国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昼夜施工。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日军严加看守,连夜里上厕所都有人跟着。工事完成后,为了保密,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曾发现“千人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