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烽火归途_凛冽时雨【完结】(12)

  烧木炭成本很低,民国时浙江宁波一货车司机统计过,他们运输公司的货车载满以后百公里油耗30升,当时油价很贵,货主支付的运输费都不够买汽油,后来改烧木炭,百公里只需木炭100斤,而浙西到处是炭窑,木炭便宜得很,100斤木炭的价格只相当于半升汽油而已。因此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效仿。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截至1953年,天津街头还有烧木炭的公交车在运营。

  但木炭车也有缺点,运行速度慢,时速最高50公里。且烧木炭也很麻烦,点火之前,得提前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把炉子生着,行驶过程中还得注意加炭、清炉灰、摇动鼓风机。动力不如汽油车,特别遇到上坡路段,汽车经常熄火,需要找人帮忙往上推。有时候,客车司机携带的木炭不多,中途燃料没了,还要发动乘客下车捡柴禾。

  但是能有汽车坐就不错了。兄弟两个不敢耽搁带了点干粮就急匆匆的上路了,山路崎岖,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也需要两天的时间。

  一路上风餐露宿,两人沿着滇缅公路一路前行,终于在第二天黄昏到达保山境内。兄弟两人饥肠辘辘,随便找了个面馆就坐下:“老板,两碗面,大碗的。”

  小面馆不大,只有几张桌子,经营这家面馆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只听那中年男子答应一声:“好来。”就进了厨房忙活。不一会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到兄弟两面前,两人各拿了一双筷子就吃了起来。中年男子打量二人一眼,问道:“听二位不是本地人吧?”云南那地界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隔不几里路就有不同的口音和习俗。

  王为本抬头道:“是啊,我们是腾冲的。”

  中年男子接着问道:“这么晚了,你们到这来做什么。”

  王为本说:“我们要去丽江火车站坐火车去昆明,怎么了老板,有事吗?”

  中年男子说:“那你们要小心了,这几天我们这到处抓壮丁,像你们这样的外地人很容易被抓走的。”

  “抓壮丁做什么?”王为理问道。

  中年男子说:“不是要打仗吗,抓壮丁去当兵啊。”

  听闻这话,王为理差点把面条喷出来,他紧嚼两口咽下,说:“怎么办,为本,咱还去吗?”

  王为本沉思了一下,向中年男子问道:“大叔,这里离汽车站还有多远?”

  中年男子说:“火车站在保山城东,离这还有30里路,我劝你们赶紧回家去,不管什么事,过了这阵风头在说。”

  “谢谢你啊,大叔,我们知道了。”王为理谢道。

  “那你们慢用。”中年男子应了一声,回到厨房。

  中年男子一走,王为正赶紧问道:“为理哥,怎么办?”

  王为理说:“我是这么想的,30里也不算太远,咱们要是往回走可是好几百里呢。在说咱们也不能不管为正啊,你看,天就要黑了,我就不信那帮抓壮丁的忙活了一天不休息,咱们就在这里等会,多吃完面在喝点酒,等天黑了在赶路,你看,咋样?’

  王为理想了一下说:“好,听你的。”王为理虽然是哥哥,但从小到大却都以弟弟为马首,王为本比他有主意,比他有力气,小的时候自己受到欺负,他都是去叫王为本帮他出气。

  “老板,在来两碗面一瓶酒!在来盘花生米。”王为本向厨房喊道。

  “好来!”

  兄弟俩就这样在面馆里小酌起来。

  第七章 被抓

  天一擦黑兄弟俩就离开了面馆,直奔汽车站。今晚的月亮比较大,夜路走起来也不困难,两人仗着酒劲也不觉得累,一口气走到汽车站,谁知汽车站早已大门紧锁。两人从小最远也就去过腾冲县城,哪里知道知道保山汽车站的发车时间啊。

  那个时候的保山汽车站只是一个小站,货物运输和客运混合的一个车站。客流量很低,一天也就一趟客运车,其它的时间和车次也主要运送军用物资和其它货物。

  兄弟两个无奈,也只有在站外猫一夜,赶了一天的路着实把两人累着了,找了个墙角一靠就睡着了。

  “你们两个给我起来!”一个巨大吼声把王为本惊醒,眼睛刚眯起来就被一道光束刺激的又闭上,那是手电筒的光亮。王为本慢慢的睁开双眼,仔细一打量对面,原来是一队当兵的,大约有七八个人,各个都扛着枪。

  王为理还在边上睡着,一个当兵的过去粗鲁的把他拉起来,王为理睡得朦朦胧胧,嘴上还留着哈喇子,当他看清楚对方是一队当兵,表情立马一怔,说道:“什么事啊?军爷。”

  从这对军人中走出一个身材矮胖的家伙,看样子是这队军人的头,他凶狠的问道:“你们两个在这里干什么!”

  王为理知道得罪谁也别得罪扛枪的这个道理,他笑着回答道:“军爷,我们在这里等去昆明的汽车。”

  矮胖的头目围着兄弟俩转了一圈说:“这么晚了等什么汽车,一看你们就不是什么好人!近来汽车站老是发生盗窃案,是不是你们偷得!”

  王为理赶紧辩解道:“冤枉啊军爷,我们兄弟俩是外地的,去昆明有点急事,这不是来晚了没赶上车吗,只好在站外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