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他们来到一个叫做矛邦的小寨子里,这个村子地处中缅边境的原始森里里,与外界隔绝,所以不像其他缅人那样仇视中国人。大家把戴安澜安置在山上的寺庙中,王为正在村子里讨要了一点米,为他熬了一锅小米粥。
但此时的戴安澜已经连水都喝不下了,腹部的中枪伤及肠胃,伤口已经溃乱。他看到端上来的小米粥,只是摆手示意给其他人吃。
“师长,你就吃点吧。”王为正端着粥,眼中涌出的泪珠,全都落在碗里。
“扶我到外面看看。”似乎是回光返照,已经很久不讲话的戴安澜,此刻竟然开口讲话了,大家赶紧把他抬到庙外。
戴安澜让士兵抬到山岗上,面北而望,那是祖国的方向。由于长久没有进食,他的额骨凸起,整个人瘦的就像一根干枯的树枝。微微的山风吹在他身上,他整个人也随之一晃,那瘦弱的身躯,已经经不起任何的风吹。
突然戴安澜举起颤抖的右手努力的向前延伸,似乎要抓住什么。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嘴里不停的嘀咕着:“中国,中国......”
看到此景,王为正不禁潸然泪下,他抓住戴安澜那只颤抖的右手说:“师长,你要撑住啊,咱们快要回国了。”
就在这时,王为正感到那只右手突然软了下来,戴安澜整个人也向一侧倾去,那两只无神的眼睛,还在死死的盯着北方。
“师长!”王为正及身边的士兵全部哭着跪下。
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矛邦村,一代将星戴安澜陨落,享年38岁。
戴安澜这位从安徽无为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凭着自身的本领,一步一步的成为一位将军。他那短暂而又悲壮的一生都在以自身为榜样,来要求部队。就连在平常的日记中,都充满了民族之义,军队之风。
戴安澜国军公认的君子,可谓是异域扬功第一人。蒋中正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又说:“戴顾师长,其身虽死,然精神则永垂宇宙。”
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毛主席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罗斯福总统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第四十二章 归国
怒江西岸,陈纳德和王家人一连十几天都在高山之中躲藏着。时值雨季,河水暴涨,奔腾的怒江打着漩涡向南流去,在加上两个女人都是旱鸭子,他们根本就不敢打强渡怒江的念头。
王有义曾经偷偷的潜回村一次,那里已经被日军建了一个据点,四邻的村子被日军洗劫一空,没有撤走的人,也全被日军杀害。王有义只能暗骂一声畜生!随即返回。
这十几天里他们不停的寻找渡口过江,可是船只都被国军摧毁了,只好找个山洞安身。随身携带的干粮吃完了,就下套抓点兔子鸟雀果腹。这个时候陈纳德充分发挥他强悍的野外生存技能,在加上王有义这个老山民的帮助,虽然不怎么吃饱,倒也饿不着。其实这附近有几个难民集中地,那里有搭制的帐篷,可是陈纳德不愿意去,原因是怕被人告密。
通过十几天的接触,陈纳德也了解了王家人,知道翠翠是王有义的准儿媳妇,未婚夫在缅甸打仗。翠翠经常坐在石头上发呆,听说了远征军在缅甸的失利,她很担心王为本。
这个时候50多岁的陈纳德总能为她解闷,来安慰她。在得知陈纳德的年龄后,翠翠总管他叫陈大叔,但是陈纳德却希望能管他叫大哥。翠翠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得,说:“不行,不行,你年纪这么大,管你叫大哥太乱辈分了。”
陈纳德笑道:“这有什么,我女朋友跟你差不多年纪,一点也不乱辈分。”陈纳德说的就是他未来的老婆,19岁的陈香梅。
“女朋友是啥?”翠翠这个地道的山里姑娘可没听过这个词。
陈纳德说:“女朋友就是我的恋人,就跟你和你的未婚夫一样。”
翠翠惊得嘴巴都能塞进鸡蛋了,她说:“你这么大年纪找个十几岁的小丫头,丢不丢人啊,真是老不正经。”
这时候陈纳德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爱情是不分年龄的,是不分国界的,爱情是最伟大的,只要有爱,一切都不是问题。”
翠翠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到一个50岁的老头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心里就感到一阵恶心,这不就跟地主纳小妾一样吗。总之陈纳德在翠翠心中已经是老不正经的形象了。
不过抛开这一点,陈纳德其它地方还都是很好的。他很会抓野味,无聊的时候给大家讲各国历史,和飞机的构造,虽然大家很难理解,但是都觉的很神奇,就把它当故事来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