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字,让官兵无不思乡,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士兵来说,一个家字何以了得,想要回家就必须打败缅北的日军。一个家字,又让他们重新点燃了斗志,全心投入各种训练中。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了,缅甸全境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整个大西南后方陷入恐慌之中,人们纷纷传言:国民党政府要迁往西北了,没了美国人运送的炮弹,咱们迟早要顶不住的。当时昆明许多有钱人,打了包袱逃难去了。
当初十万大军入缅作战,就是为了保住这条唯一的生命线,但是事与愿违,远征军入缅三个月就败的一塌糊涂。就是蒋中正也没有料到如此,远征军的惨败,更让蒋中正坚定了对抗战的一个信念,那就是——单单靠中国,这个半壁沦陷的疲弱之国,试图打败日本,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是日本人的对手,英国也不是,只有牢牢拉住美国人,才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美国也需要中国坚持下去,因为如果中国崩溃了,日本人就能腾出手来,在太平洋上全力打击美国和英国,这是他们盟国不愿意看到的。
1942年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到中国的补给线。于是,挑战人类极限的“驼峰航线”出现了。
新的运输线路是这样的——援华物资从美国,运到当时印度东部的丁江机场,美国的飞机由这里运载物资,向东飞跃横断山脉到达昆明。为了躲避占领缅甸的日军从地面袭击,飞机不得不往北飞行,穿过喜马拉雅山脉东端。
当时是无人敢尝试飞跃世界屋脊的,因为那时的飞机根本就飞不过,喜马拉雅山的山顶,只能在山峰之间绕来绕去,从空中看,山峰就好比驼峰一样,因此它被称为“驼峰航线。”
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
后来因为战士的紧张,对物资的需求量加大,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13个机场起飞,在约800公里外的6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
一架飞机都是歇人不歇机,飞行员去休息的时候,会有另一个飞行员继续驾驶着这架飞机往返。经常有飞行员一觉睡醒后,在登上飞机,就发现这不是以前的那架。这就说明以前的那架飞机连同飞行员失事了。
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据统计,在驼峰航线上坠毁的飞机有1500架,飞行员2000多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50%,但仍在沿途服务。如此大的损失换回来的是,70万吨援华物资被运往中国,有效的支持了抗战大业。
战争就是这样,你有了物资,有了枪炮才能打得赢,“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你打打游击还行,永远不可能从正面战场上扳倒敌人。因为敌人一旦占领这个地区,就会剥夺它的资源,建造兵工厂。你费尽力气,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缴获一把步枪时,敌人早就不知道生产了几十把机枪,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赶上敌人的脚步。
因此,要想打赢战争,拼得就是人和物资。
第五十八章 家书值万金
一个月后,医院的伤兵基本出院。他脱下病号服,换上崭新的军服。这是由英美提供的混搭军装——绿色背心,绿色毛袜,土黄色的外套和黄色的胶鞋。
换好衣服的士兵互相望着战友身上的五颜六色,不由得哈哈大笑。虽然颜色怪异,但士兵对新的军装还是很满意,别的不说就说鞋子,当初他们入缅时,穿的是草鞋,现在可是坚硬的皮鞋。
这些从野人山走出的部队,原有的建制已被打乱,有些人所在团,都整团死光了,所以需要重新编制。王为理不知被哪个糊涂蛋划在阵亡行列,而王为理也不想回原来的部队,他想进38师,离兄弟近一些。
王为本也有意让他和自己在一起,就去求刘放吾,刘放吾好歹也是一团之长,这点事可难不倒他,很简单的就把王为理划到自己的团队。
在整编完毕之后,部队又开始了即艰苦又新鲜的训练。早在中国士兵刚抵达印度时,史迪威就对他们说:“缅甸战役的失败,是你们的耻辱,也是我的耻辱,我发誓一定会重回缅甸,用日寇的鲜血,来洗刷我的耻辱。在这里我想问你们,我身为一个美国人,尚且如此,你们那多兄弟死在缅甸,你们应该怎么做?”
官兵们很坚定的回道:“报仇雪恨!”
史迪威的激将法很起作用,将士们全心投入严格的训练当中,为日后的反攻做准备。兰姆伽的教官全是从美国请来的,他们大多不会讲中文,在训练时必须带着翻译。
远征军最惨痛的经历就是野人山,所以部队的训练大多以山野战为主,他们每天都要开进北部山区的丛林,在那里练习隐藏和生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