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那又是为何?”李世民不耻下问道。
“陛下,我们来做个推演吧。”李安然笑着说道:“比如陛下开了一家钱庄。这天下的百姓出于对陛下的信任都来存款,那么内库之中很快就会出现大量的财富,这时陛下又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到是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仔细思索了一下后,说道:“正常情况下,收取管理费应该是主要收入,不过,钱足够多的话,应该还可以放贷吧?”
“陛下,不是应该,而是必须用来放贷!”摆了摆手的李安然,说道:“这些财富如果一直都只是存在内库之中,那就只是一堆废物,只有流动起来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
面对这样的回答,早有猜测的李世民到是一点也不惊讶。毕竟,甭管是在民间还是在那些达官贵人的圈子里,拿钱放贷来赚取钱财的手法,再寻常不过。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可天朝人民银行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项目中,却并不仅仅只是借贷这么简单。
“真人,如果只是借贷就能赚钱的话,那为什么天朝人民银行还要经营那么多的项目?”原本就抱着来学习的态度,再加上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李世民可没有半点的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道。
“陛下啊,管理费也好、借贷也罢,虽说都能赚钱,但在我看来赚得也都只是小钱。真正能够赚钱的地方,其实很简单,那些金银铺子一直都在做。”李安然笑着解释道。
“金银铺子?”一时没反应过来,最少表面是这样的李世民,一头雾水地问道。
“对啊,陛下,话说这金银的价值可不是固定的,而且,这些金银铺子应该还有着成色检验和兑换的业务哦!”并没有急着揭开谜底的李安然,笑着卖起了关子说道。
第414章 关联
对于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的李世民,居然会看不出钱庄经营手段,只能跑到自己这边来打听的问题,李安然如果真得以为对方是什么都不懂,那可就不是傻,而是脑残了。
老子《道德经》
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就算李世民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确实不可能象后世的那些专业经济学家那么门清,但能在历史上把大唐给经营成一个盛世,要说对方不懂这方面的内容,那纯粹就是扯谈!
更别说,就算李世民不是很懂,可还有那些大臣啊。
只不过,既然对方以这样的姿态找上门了,李安然也懒得去戳穿对方的真面目。而是进一步将话题往自己之前就准备的一个计划上引导道:“陛下,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在大唐,甚至是周边的一些国家,只有铜钱才算得上是流通的货币,而金银不是?”
对于刚刚那金银铺子的问题,李世民虽说也略知一二,但牵扯到经济学领域里的东西还真心不是太明白。当然,不明白的不只他一个,就连那些金银铺子的东家同样也不明白。
别看他们平日里把生意都做得挺不错,甚至很多手段都与后世经济学领域里的东西不谋而合。但真要让他们说出个道道来,却是无能为力,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听完刚刚那番以金银铺子为例的言谈,来之前也算是做了些功课的李世民不由沉默了起来。只不过,虽说也想出了一些东西,但依旧没办法把金银铺子跟钱庄扯到一起去。
好在,这段时间有关天朝人民银行的消息是闹得沸沸扬扬。做为一国之君的李世民自然不可能没去关注,而且还特别的重视。所以,一些新鲜的名词到也不会听不明白。
“真人,之所以用铜钱做为货币,那是因为铜在各个领域之中的价值最高吧?”回想到自己之前根据对方提供的那本《货币论》里的内容,李世民说道。
对于这样的说法,微微一笑的李安然并没有反驳,而是点头说道:“没错,陛下,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么说。其实货币这种东西,各朝各代都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同。”
“远了咱不说,秦朝时期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圆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
“而到了汉代,却因为私铸谋利而产生了铁钱。当然,甭管什么钱,其本身并没有固定的价值,真正让钱起到价值的,一是流通,一旦不能流通,那么钱也就不再是钱。”
“就好像黄金和白银这两种贵重金属,到止前为止基本都是做为饰品之用外,很少做为货币流通。当然了,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黄金和白银成为货币已经成为必然。”
“真人,你说得这些跟钱庄又有什么关联?”听得是一头雾水的李世民,问道。
“呵呵……当然有关联,而且关联还很大!”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有点歪楼的李安然,自然不会承认这一点,而是顺势反问道:“陛下,宫里的那些金银制品,也是要花钱的吧?”
“这……”隐隐约约有了一些猜测的李世民,点头说道:“真人所言无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