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得是这些货物的出售价格要比市价低了最少两成,这样一来,只要弄一船岛上需要的货物送过去,然后直接把赚来的货款换成这些放在别处利润极大的货物再倒腾回去卖了,这一卖一买之间所能产生的利润也是极为可观。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冬季过去、春天到来,海上的贸易经过一整个冬季的休养生息再次开始焕发出活力后,很快,关于流求岛这边出现四处港口,并且上面有不少便宜货物可以采买之类的消息,就开始在那些海商的圈子里流传了开来。
既然搞了港口,自然没道理把好处都给外人赚了。为此,李安然还从泉州造船厂那边抽调了几艘商船,再加上利用高科技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那些船,组成了三只海上的船队。
一只船队专门负责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这一条线上和流求岛之间的近海贸易,一只船队则是远走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远海贸易。至于最后那艘,则是专门负责与扶桑岛上的各个势力商业往来。
至于立花家到是不必专门安排船队,一来对方同样也属于扶桑岛上的势力之一,二来,则是因为郑成功居然在联合了原本的郑家船队管事后,从本家弄了个专门负责与扶桑、流求以及南海各岛之间近海生意的职位。
这样一来,原本还打算彻底脱离郑家的打算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毕竟,郑家经营了这么多年下来,家底子可不是郑成功另起炉灶能够相提并论的。更别说,这个职位与郑成功的真实打算也并没有丝毫冲突之处,放着现成的便宜不占,那不成了傻蛋了。
只不过,郑成功也知道,这个任命能如此顺利的下来,铁定还是因为那位一直视自己为眼中钉的主母所为。冷笑之余当下就借着这个好机会,硬是打着思亲的借口,将自己的母亲给接到扶桑这边与自己团聚。
虽说这样的团聚名义上只是暂时的,可实际上,郑成功就没打算再把自己的母亲送回去。
第432章 “擦边球”
流求岛这边的变化,很快就随着为了赚钱开始奔波的那些海商们的嘴里流传开来。
而对于那些靠海吃饭的人来说,岛上有天神降临的说法,远不如四大港口中屹立在礁石上的那四座足有近两百米高,为夜晚中在海上航行的航船指明了方向的灯塔来得更重要。
特别是泉州、福州、漳州还有潮州这四座临海的城市,因为有了竖立在流求岛西边港口和北边港口的那两根灯塔,很快就有人打破了因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夜晚不出海的习俗。
那些渔民到还好,借着灯塔上老远都能看到的灯光,也只是在近海区域里捕鱼而已。但对于那些看出流求岛港口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海商来说,这就是赚大钱的指路明灯。
更何况流求岛上的四座港口,即便是在夜里也照样有相关的人员负责接待那些连夜进港的海商。而且,那一座座散发着明亮光芒的路灯,也将港口照得宛如白昼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这些跑夜船的海商越来越多。先是流求岛上的西边和北边这两处港口,在夜里也有海商进港交易,接着连东边和南边这两处港口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等越来越多的海商开始不分白天还是黑夜地朝着流求岛的四个港口蜂拥而来,大量奴隶、工匠以及各种资源和商品的聚集,很快就让这四座港口成了四个大型的贸易市场。
至于流求岛的官方,也就是港务局所能拿出来的物资,除去一小部分是来自于主时空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那些遍布在大唐时空地球上各大陆地、各个区域里的资源点。
让李安然有些意外的是,自己在岛上对外销售的所有商品中居然就属海盐最为好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海商带着港务局对外收购的那些货物过来,然后换回一船船的海盐。
刚开始李安然还觉得,大家都是靠海吃海的主儿还怕买不到盐?可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别看这海洋确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但也得会加工才行。
古代海盐的制造工艺可是相当的简陋,一般都是靠海的渔鱼采用大锅熬煮的方式来制盐。而这样的方法不但效率极差,而且制出来的海盐也会因为海水里的杂质导致成色不好。
可对于李安然来说,制盐这种工作就相当简单了。那一台台整合了抽取、过滤、蒸馏等一系列功能的海盐制造设备,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生产海盐。
只不过,在发现海盐的销量相当惊人,那些原本只是打算捎带着用的海盐制造机慢慢有些供应不上之后,李安然不得不派人找个块合适的区域,开辟了几块面积不小的盐田。
这种盐田采用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高科技技术,只是利用每日涨潮的机会将海水自动灌入那一块块被分隔成四方形的盐田之中,然后再经过改良后的工艺就能大批量生产海盐。
虽说这种海盐的品质肯定没办法跟那些利用高科技设备生产出来的海盐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海商来说,极品海盐有极品海盐的价格,普通海盐有普通海盐的价格。
更何况盐田制的工艺经过改良之后,批量生产出来的海盐在品质方面足以秒杀大唐时期的同类产品。再加上比市价最少低了两成的价格,不受那些海商的欢迎那才奇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