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圣记_董南乡【完结】(146)

  而陈璟,正中了唐老先生的喜好。

  满屋子人,唐老先生也没机会和陈璟说话。

  很快,药抓了回来。

  “等会儿再熬药。”陈璟道,“我要先配制一味药。等这药先用了,病家醒了,再服用补阳还五汤。”

  “家父什么时候醒?”杨岱舟的儿子听说老爷子快要醒了,不由大喜,连忙问。

  陈璟道:“先用了药再说。”

  然后,他要求杨家给他一个僻静的屋子,炮制药材等工具。

  他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杨家众人不明白用意,在场的几位大夫却是一清二楚:这是要配制秘药!

  有秘药的家族,在杏林界至少有点名气。

  “是哪个陈家?”何大夫悄悄问身边的吴大夫。直到陈家要配制秘药,他们才惊觉,自己根本不知道陈璟是何来历。

  听说他是从望县来的。

  整个两浙路的杏林界,望县的名医,只有一位姓倪的,没有姓陈的。

  陈氏?

  明州倒有位陈氏,医术不错,最擅长儿科,被杏林界推崇。陈璟不是明州人,所以他的出身,有点扑朔迷离。

  “不知道。”吴大夫也悄声回答,“也许唐老认识他。”

  吴大夫现在也开始怀疑陈璟背后是个大家族,甚至和唐老先生认识。否则,唐老先生那样替他做主,是为什么?

  何大夫听了,连连点头。

  这两位大夫,医术和医德修为都差唐老大夫一大截,所以他们思虑问题,皆是利来利往。

  “唐老先生,这位小官人,是哪户陈家?”吴大夫鼓起勇气,往前挪了几步,偷偷问唐老大夫。

  唐老大夫历经世事,这些人的心思,他一清二楚。

  人老了,有时候玩心大起,比孩子还要顽皮。唐老先生知道他们误会了陈璟,以为陈璟大有来头,故而童心大作,就顺着吴大夫的话,咳了咳,有点责怪道:“你居然不知晓陈氏?”

  吴大夫心下微凉。

  原来真的有来头啊!

  “我说呢,要不然杨家怎么会单独去请他?”吴大夫心想,“方才我拿到他药方的时候,可说了什么重话不曾?”

  他仔细回想了下自己的言行,貌似还好,没有得罪陈小官人,这才缓缓舒了口气。

  不过,身在杏林,自然要有见识。

  陈氏什么来历,吴大夫不知晓。他这么一问,又被唐老先生一反驳,顿时将自己没见识暴露无疑,心里后悔不迭,不该问的。

  但是吴大夫聪敏,随机应变的功力不弱。此刻,他也没有装懂,谦卑讨教:“晚生无知,还望唐老赐教。”

  “不好说啊……”唐老先生故作神秘,声音更低了,看了眼杨之舟,已有所指。

  吴大夫心里就翻江倒海。杨之舟什么身份,他们都是知道的。和杨之舟有关的,那就更加不得了。

  他怔怔后退了几步。

  唐老先生在心里大笑:这回,误会要大了,他们定然以为陈央及是一方神圣,对他的身世只怕要猜测好些时日呢。

  此刻,唐老先生很开心,可能他是对陈璟那个方子有期盼,觉得有七八成的把握可以解了杨岱舟这病,从此治疗中风,又多了一条路。

  这么多么大的进步啊!

  他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医学有进展和突破。

  这比什么都让他喜悦。

  他是个医痴!

  所以,他此刻的心情非常好,就和吴大夫开了这么个小玩笑。

  陈璟去配药,过了一刻钟还没有回来。满屋子的人都有点不耐烦,私下里低语,嘈嘈切切的。

  大家都在小事说话,吴大夫和何大夫也在悄声议论。

  “……那个补阳还五汤,怕是要动血啊。”何大夫低声对吴大夫道,“头疼,是不是脑子里淤血?再用那药一动血,人就活不成了。”

  何大夫性格温和,名气远不及唐老先生。但是他的医术,也是可圈可点的。陈璟那个药方,他看了,也能看出很多的药性。

  只是,他没有唐老先生那么大胆。那么重的黄芪,他是无法接受的。何大夫治病,保守稳妥。

  那个方子要补气动血,病家又头疼。再一动血,只怕会要了命。

  “悄声!”吴大夫连忙阻止他说下去,“那位陈小官人,大有来头,咱们别胡说!”

  “什么来头?”何大夫也问。

  吴大夫又摇摇头。

  两人窃窃私语,心思却全然不同。吴大夫在想,那个陈央及到底是谁,能不能结交他?

  何大夫则想,那方子太过于险峻了,会不会一剂药下去,杨老爷的命就要葬送了?唐老虽说狂妄,医术却高超,他怎么会信任那个孩子?那孩子的药方,到底有什么被唐老看中的?

  龚至离和另一位张大夫,也在小声说话。

  大夫们说的,都是医药和病情;而杨家的家属们,则只关心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还能不能醒,什么时候醒等等。

  又过了一刻钟,陈璟还是没有回来。

  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到底配什么药啊?”杨家有人嘀咕。

  “不知啊。”

  半个时辰之后,陈璟终于回来,手里用个托盘,托了两粒药丸。他身后,跟着明风,提了个食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