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圣记_董南乡【完结】(151)

  “要钱怎么了,书香门第也要吃饭呐,没钱怎么过日子?”陈璟笑道。

  杨之舟也笑了。

  两人的交情,似乎更进了一步。

  从前说是往年友,杨之舟对陈璟,其实是有点戒备的,怕这孩子想借自己的势;直到现在,杨之舟才彻底放下了这种担心。哪怕陈璟真的要借势,杨之舟也愿意帮他。

  说了身份来历,也算彻底敞开心扉了。

  “真要钱?”杨之舟追问一句,“不是说笑?”

  “不是啊。”陈璟道,“是真要钱。反正不给钱,你们心里还是过意不去的,我可是救了命的。多给点啊,别小气。我可是知道的你们家有钱,从你们吃穿用度都看得出来!”

  “要钱,是做什么?”杨之舟又问,“家里急用,还是另有用途?”

  “我想开间药铺,自家没那么厚的家底。”陈璟笑道,“所以缺钱啊。”

  杨之舟就明白了。

  他沉思了下。

  “那你多住几日,我保管你回去的时候,就有钱开药铺了。”杨之舟笑道。

  陈璟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是第一个听到陈璟说要开药铺,没有劝他再考虑考虑的人。

  外头的雨,渐渐停了,屋子里全部暗下来,丫鬟们进来掌灯。

  下过雨,暑气全消,凉风习习。

  外头月色新起,琼华从门口透进来,素光清辉明媚。

  第075章请客

  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

  言语投机,越聊话题越深。

  杨之舟是曾经做过高官,半辈子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说话都留意三分,对其他人,哪怕是至亲的儿子们,也不敢彻底坦露心声。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但是和陈璟说话,哪怕他话里所有保留,陈璟也听得出来,立马会意,不追问。

  在望县玉苑河边相遇时,就知道和陈璟脾气相投。如今,了解越多,越发现彼此的性格相似。

  他甚至把他在京里的家庭告诉陈璟:“……这次南下归桑梓,是散散心。老妻和孩子们都在京里,明年秋上要动身回去。”

  他还说,他有四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三岁,官不大,名堂却不小。最小的那个,是爱妾所生,才十二岁。

  陈璟心想:“官不大、名堂不少,应该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吧,是皇帝儿时伴读之类的吗?”

  他这样猜测,也没有深问,只是道:“没想到,令郎才二十多岁。”

  这个年代的男子,有的十六七岁就成亲。

  杨之舟都五十六了,他的嫡长子才二十三,成亲生子有点晚。

  “当年考进士,就考了四次,十几年的光阴!那时候年轻气盛,哪里肯娶寒门小户女?定要个大家闺秀。直到考上了进士,考中了知府,才去提亲娶妻。”杨之舟笑道。

  陈璟知道进士难考。

  考了十几年,能考上,已经是祖宗保佑,没有让那十几年的时间白费。中了进士,想要做官,还要再考。整个过程,杨之舟轻描淡写,陈璟却是知晓艰难万分的。

  杨之舟算运气好,耗费了几十年读书,最后总算功成名就。多少学子,蹉跎半生,到老连个童生都考不中!

  这个年代,每一科取士非常少,这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学子空负治国艺,难卖帝王家。陈璟微微胆寒。

  与其也去念书考学,还不如好好行医来得实际。

  现在两浙路做好郎中,打下“神医”的名头,名满天下。将来若是有机缘去京城,恰巧碰到宫里皇帝或者皇后,也或者皇子公主们谁生个怪病,自己治好了,讨个爵位,做个富贵闲人,也算人生圆满。

  陈璟觉得,他现在再去念书,考中进士的概率,比他正好碰到皇帝家有人生病的概率低。

  每个人都会生病,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中进士。

  陈家的祖坟冒青烟,让他哥哥中了举人,估计是不会再冒第二次青烟了。

  “你摇头做什么?”杨之舟见陈璟沉思半晌,然后一个劲的晃脑,不由好笑。

  陈璟笑了笑:“我听到您说考了十几年的进士,心里觉得考学真难。”

  “哪条路不难走?”杨之舟感叹,“怎么,你也想去考一考?”

  “没这个想法啊。”陈璟道。

  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杨之舟也很少强迫他们去做什么,更何况只是认识的朋友?陈璟说他不愿意考学,杨之舟丝毫没有劝说的打算。

  人,总是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孜孜以求。所以要求儿孙去考学、做官的,往往都是那些自己没有考上、自己没有做官的长辈。

  像杨之舟,他是从考学出身的,也做到了自己想要的官位,算是成功了。回过头再来看,他不觉得那有什么,更不会劝晚辈把考学作为毕生所求。

  名利都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自己知道值得不值得。

  像陈璟,一身医术,能起死回生,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口饭吃。

  平平淡淡的,未必不好。

  如果再来一次,杨之舟倒愿意这样。阅尽繁华,心态也会变得淡漠无求。

  一顿饭,杨之舟一个人喝了一坛酒。

  喝完了,他脸不红、脚步稳健,丝毫不露醉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