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圣记_董南乡【完结】(293)

  “幸亏”

  “幸亏”

  大家彼此见礼。

  “陈东家今天买了好参,眼力不凡!”姓徐的东家,对陈璟道,“听说宗德堂两位先生都拿捏不准,却被陈东家慧眼识珠。那参,还是唐老先生亲自鉴定的。”

  “运气。”陈璟笑道,“也是宗德堂的先生客气承让。”

  上午在参茸行,没有其他趣闻。

  所以,陈璟的事,成了今天最大的新闻了。

  半天的功夫,药会就传遍了。

  这客栈大都是药商,全部听闻了。听说玉和堂的人住在这里,急忙请了朱鹤来说话。朱鹤做了多年掌柜,人情往来应对得当,很快就和他们相熟。

  “陈东家年纪轻轻,又这样学识过人,是师从哪位高人?”徐东家又问。

  陈璟不好在外人面前,贸然说他是自学。

  这样说,不可信,而且惹人反感,显得他陈璟不可一世。于是,陈璟笑道:“是家学”

  “原来如此,陈东家是仰承先志。”几个人都笑道。

  家里父辈名声不显,也很正常。

  天下药铺林立,不出名的多得是。

  陈璟今日在参茸行,算是露了一手,小有名气。

  若是他单单买对了野山参,倒也没什么谈资,毕竟买对是正常的,买错才是新闻和笑话。

  但是,宗德堂在场。所以,不明情况的人,把话越传越夸张,最终成了望县玉和堂的陈东家,在参茸行胜过宗德堂的吴先生和班先生,一下子就传得沸沸扬扬。

  陈璟算是踩着宗德堂赢得了名声。

  大家都是同行,有共同的话题。陈璟就坐下来,和他们闲聊。

  他们对陈璟好奇,问东问西。

  陈璟也一一为他们解答。

  他学识丰富,态度谦和,客栈的人对他印象不错。

  谈了半个时辰,陈璟也从他们的谈话里,对两浙路、江南西路的药行,有了个简单了解。

  夜色渐深,寒气逼人。

  坐在大堂里,大家都觉得冷,就各自散了。

  陈璟和朱鹤回了通铺。

  他们说了会儿话,各自睡下。

  陈璟躺下,想着心思。

  他心里盘算着药市的事。

  不远处的清筠,微微侧脸,看了眼陈璟。黑暗中,看不清楚,却隐约感觉陈璟没睡。清筠又连忙把脸偏过去。

  第二天,他们早早起床。

  黑小子魏上幸也穿戴整齐。

  陈璟他们出门,黑小子突然跑出来,跟在陈璟身后。

  陈璟感觉到了,就停住脚步,问魏上幸:“怎么,你也要去药市玩?你爹娘知道吗?”

  魏上幸不回答,转身往回跑。

  “唉”朱鹤不解,“这孩子怎么了?”

  “不爱说话。”陈璟道。

  他们继续往前走。

  倏然,陈璟站住了脚步,回头望去。

  魏上幸远远跟着他们。

  朱鹤几个人都笑了。

  陈璟也笑了,冲那孩子招手。

  魏上幸顿了顿,脚步往后退了几下。他在原地,踌躇良久,不知是该回去,还是该到陈璟身边。

  须臾,他才慢腾腾的,蹭到了陈璟跟前。

  “想跟着去?”陈璟问他。

  魏上幸不回答,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面。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这样婆妈?”陈璟笑道,“若是想去,大大方方说出来,我便带着你去。”

  他们在船上十几天,这孩子从未跟他们说过话。

  只有他父母问话,他才会答一句,惜字如金。

  “想去”终于,他那难以开启的金口,最终吐出这两个字。

  声音有点暗哑。

  陈璟笑了笑,道:“那走吧。”

  阿吉拍了拍魏上幸的头,笑道:“怎么这个驴脾气?”

  大家笑着,去吃了东西。

  然后,就去了药王庙的药市。

  他们来得早,药市没什么人。

  药贩却早已起市,不停招呼客人。

  陈璟他们,去了一家药铺。

  铺子里什么药材都有,昨夜新添的,满满当当。

  “东家要什么药?”伙计招呼陈璟他们。

  陈璟看了看,把几位自己要的主药,都看了个遍。看完之后,陈璟觉得他们家黄连和黄芪炮制得不错,能算上品。

  而麻黄就比较次了,勉强算中品。

  “黄芪什么价?”陈璟问。

  “东家要多少?”

  “看看什么价”陈璟道。

  “您若是出千斤,那就二文钱一斤;若是出百斤,要二文二。”伙计道。

  “那黄连什么价?”陈璟又问。

  伙计笑道:“东家好眼色,我们这里特等川连,整个药会都没有比我们更好的。一样的,您要是出千斤,四十文一斤;您若是出百斤,四十四文一斤。百斤之内的,五十文一斤。”

  陈璟又把黄连拿起来看了看。

  这伙计没有夸张。

  这样的黄连,的确是上品川连。

  最后,经过协商,陈璟要五百斤黄连,四十文一斤,共二十两;再要两百斤黄芪,也是算二文钱一斤,四百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