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圣记_董南乡【完结】(415)

  “我说过了,是伏气化热。冬或者初春感染了微寒,并没有发病。寒伏在三焦脂膜之中,阻碍升降之气化,久而化热。到了暮春,潜伏之气随着春阳而化热,故而许先生脉弦长有力,重按则实,舌苔厚而黄、多芒刺。

  伏热炽盛,灼伤了津液。津液少导致的燥结。我开的白虎汤,清伏热,而且生津液,哪里有错?”

  许先生听了,眼睛微亮。

  郑姑娘也怔了下。

  孙大夫折服,看了眼陈璟,再想到自己比他年长十几岁,顿感惭愧。

  屋子里微微沉默下来。

  许先生看了眼郑姑娘。师徒两人目光交流,彼此明白。

  郑姑娘就开口,对陈璟道:“陈神医所辩证,我们信服。方才言语中多有唐突,陈神医勿怪,还请赐方。”

  陈璟点点头。

  他坐下来,开了药方。

  “许先生喝药呕吐,暂时不能服用汤剂。先用两天散,再用汤药。用过三天之后,再用润肠丸,七日之内可初愈。”陈璟道。

  他先开了药散:生石膏二两、赭石八钱,研磨成细末。再取四两仙茅根,熬汤。用仙茅根汤送服生石膏,分两次,一日一次。

  服用这种药散两天,肯定不会再吐了,到时候再服用白虎汤三天。

  到了第五天,就可以用润肠丸。

  “上幸,取半瓶润肠丸出来。”陈璟对魏上幸道。

  “……润肠丸?”一旁的孙大夫,感觉很莫名。他是从医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润肠丸。

  “是啊。”陈璟道。

  陈璟的润肠丸,出自金代的《兰室秘藏》,由桃仁、麻仁、当归尾、煨大黄组成,用于脾胃伏热、大肠缺乏津液的燥结,就是许先生这种情况了。

  “在下从未听闻过润肠丸。”孙大夫对陈璟道,“是宗德堂的新药?”

  “不,是望县玉和堂的新药。是我们陈氏祖传秘方。”陈璟笑道,然后对魏上幸道,“取一瓶来。”

  魏上幸道是。

  孙大夫心里非常想要。嘴上还客气道:“这使不得……”

  “送给您了。”陈璟笑道,“上次若是用得好,您可以去玉和堂进药。最近不少药铺到玉和堂买成药,都说比宗德堂的好用。”

  这话,甚是狂妄。

  孙大夫还没听说过比宗德堂更厉害的。

  陈璟慷慨送药,孙大夫也不好太过于腹诽他,点头微笑。勉强附和着陈璟胡说八道。

  他把这瓶药仔细说起来。

  陈璟也把药方和半瓶润肠丸,拿在手里,对郑姑娘道:“是这样的。我明早就要赶回望县,没空等着看效果。

  你们千两银子求医,不会食言的吧?”

  “自然不会了。”郑姑娘回答。她对男人如此爱财,很是反感。眉头轻轻蹙了下。君子两袖清风。哪有像这人,满身铜臭?

  “那先把钱给了。”陈璟道。

  他的药方和药瓶,仍没有给郑姑娘。

  孙大夫也大为惊讶。医出于儒,学医的人多少有点儒家的清高和廉洁。而陈璟,似乎一直把他的手艺当初买卖。

  他谈钱如此直接,让孙大夫很是意外。

  反正孙大夫不好意思如此,更不好叫病家先给钱。

  郑姑娘眼眸微沉,道:“荒唐。若是你的药方不用管,我们去哪里讨回你的诊金?”

  “这样吧。咱们折中下,你们给五百两。”陈璟道,“剩下的五百两,若是好了,亲自托钱庄转到望县玉和堂;若是没有好,下次路过玉和堂时,拆了我的药铺。我是开药铺的,人跑得了,铺子却跑不了。”

  许先生看了眼郑姑娘。

  郑姑娘的小手轻轻攥了攥,心道这厮无耻、贪财,简直没有半点医德。不过,人家不放心他们,怕他们不给钱,也是正常。

  况且,药铺在呢。

  郑姑娘权衡一下,道:“如此,最好不过了。”

  她当即拿出五百两,交给了陈璟。

  然后,她又让陈璟写了收据,对陈璟这个人很不放心,怕他以后抵赖。

  “好啊。”陈璟很痛快,收下了银票,把药方和药瓶交给了郑姑娘,写了字据。

  临走的时候,陈璟又告诉了郑姑娘一遍,如何用润肠丸。

  拿了钱,陈璟就和魏上幸,回了客栈。

  已经到了半夜子时。

  清江仍没有安静下来。有的药商昨晚走,有的半夜走,有的仍在准备,连他们住的朋悦客栈,也是热热闹闹的。

  郑姑娘让护院去买了药。

  在清江,取药是最方便的。

  药取回来,郑姑娘让护院,照着方子把生石膏和赭石磨成细末,又去熬仙茅根汤汁。弄好了之后,慢慢服侍许先生喝下。

  许先生这几天喝什么都吐出来。

  一开始喝下去,他胃里也难受,打了个寒战,这是想起了从来呕吐的痛苦。

  而后,他缓缓躺下。

  过了半个时辰,并没有吐。

  “看来,那个年轻人名不虚传。”许先生对郑姑娘和郑少爷道,“你们也回房去歇了吧。”

  郑姑娘和郑少爷却不肯走。

  姐弟俩在梢间的长榻上挤了后半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