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退到长安,其部下十五万军队主要分为雒阳军系(即原来京师中的南军和北军)、并州军系(丁原部下)和西凉嫡系军队,董卓败退后,部分雒阳军系的士兵便在退兵的路上偷偷的潜逃。而董卓也犯了个错误,将西凉嫡系军队设为先头部队,中间是并州军系,最后是雒阳军系,十五万军队犹如一条蜿蜒十数里的巨龙,首尾难以相顾,等到董卓发现时,雒阳军已逃走了两万多。
这两万多人大部分都选择了向京师投诚。而刘协一直想将近卫营培养成为一只像飞熊军和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骑兵,而不是一只庞大的军队。所以有心新设一只庞大的混合军,也就是御林军。
平原县令刘备,除羽林中郎将,宜城亭侯。
几个草根一族平步青云加入陛下最亲信的军队并担任高阶职位。这个小皇帝跟上次洛阳之战结束后一样,管你什么士族、庶族的,只要他看上眼了就直接委以重任。
百官虽然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了,却没一个反对的。
接着又宣布了两项重大的官职变动:原太尉杨彪因病请辞,朕予以批准,由御史中丞皇甫嵩接任;原司空张温因病请辞,朕予以批准,由太仆卢植接任。
虽然百官事先已经暗中得知,但是仍旧不亚于一场地震:三公换了两公,这可是相当于中央常委的职务。
平阴县草民吴孟,救主有功,封为侍医,秩比四百石。
原河内太守王匡,心怀不轨,起兵造反,已按谋逆犯上之罪诛杀,免去一切官爵。其原有部下军队全部编入御林军。
原南阳太守、祁阳侯、后将军袁术,因作战不力,陷害同僚,贬为征南将军。
袁术一直在做卫将军的梦,等了半天没听到对他的封赏,却听到他一向看不起的刘备兄弟居然一步登天,身居要职,心里大为不爽。突然听到“袁术”两字不禁精神一振,后面的旨意却让他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薄而出。
他向前大声质问刘协:“臣起兵勤王,驱逐董贼,虽有小过,不掩大功,为何不升反降?刘备等人,原属小吏和白身,为何连升数级?圣上如此封赐,臣不服啊。”
刘协冷冷一笑道:“你起兵以来,寸功未立,反断孙太守粮草,害其损兵折将,差点丢掉性命。今未拿你治罪,仅降军衔,已属法外开恩。刘备等人颇有战功,又护驾有功,理当封赏。朕只论功绩不论出身,你有何不服?再敢妄言,必拿你治罪!”
袁术还在愤愤不平,被袁绍一把扯了回去,抬起头又恶狠狠的盯了孙坚一眼,终是无可奈何。
一份封赏的圣旨,整整读了半小时,对于百官来说无异于惊涛骇浪般的刺激。圣旨宣布完毕,除了袁术还在愤愤不平以外,再也无人言语。
第五十九章 私藏玉玺
午夜的洛阳,灯火逐渐黯淡,大部分人都进入了梦乡。四处静悄悄的。
只有几家qing楼还是灯火通明,彻夜不息,那些跟随各路诸侯前来的卫士们在离京前进行最后的狂欢,不少诸侯更是率众组团前来放纵。
一个卫士模样的人从万花楼走出来,跌跌撞撞的向城西走去,显然是喝醉了酒。
突然一块石头将他绊倒,摔了个狗吃屎,跌倒在一眼枯井边。
他爬起来正要要骂,却突然发现枯井中隐隐闪出五彩霞光。他以为是醉眼昏花,连忙趴在井边仔细往井下去看。没错,井中闪出了一片五彩霞光,在月光下特别明显,不过不趴在井边是看不到的,在光线耀眼的大白天也是看不到的。
他仔细看了几次猛的一下酒醒了:“此井内必有宝贝,如果禀报孙太守前来打捞,得到宝贝必然多有赏赐。”
想到这里,他立刻三步并两步往孙坚的城西寓所跑去。
很快,孙坚立刻带来几十号人举着火把而来,同时找来了一个大藤篮和吊绳。
井下打捞出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尸体,身体丝毫没有腐烂迹象,怀中紧紧抱着一个锦盒。
孙坚小心翼翼的将锦盒打开,揭开一层黄缎布,里面赫然露出一方大玉。
此玉方圆四寸,上盘五龙,边上崩缺一角,以金镶之。底部刻着八个篆体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端着这块大玉,全身激动得发抖,沉默了许久。
传国玉玺,由传说中的和氏璧所制,其方圆四寸,上扭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物。嗣后,历代帝王皆得以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凡是登大位而无此玉玺者,即便另刻有其他玉玺,也被称为“白版皇帝”。
难道当今圣上也非真命天子,大汉气数已尽,天下合当归我孙家?孙坚捧着这方至尊圣物,莫名的冒出了一个令自己都心惊肉跳的念头。
“传国玉玺!”一个卫士惊呼。
孙坚急忙将玉玺包好装入锦盒,收入怀中,上前对着那个侍卫就是一耳光,怒道:“什么传国玉玺?分明就是一块大石头。”
众人纷纷反应过来,齐声说道:“是一块大石头!”
孙坚携带玉玺回府,一路上思绪万千。众卫士也是心怀鬼胎,想入非非。谁也没注意一个卫士慢慢的落在后面,然后悄悄的消失在夜幕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