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朝好丈夫_上山打老虎额【完结】(1030)

  朱佑樘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颌首点头道:“烟花胡同朕知道一些,每年烟花胡同那边也有几十万两纹银入宫,怎么了?”

  柳乘风道:“微臣打算效仿烟花胡同,将烟花胡同的经验推广至整个京师,甚至整个天下,积少成多,这朝廷的岁入只怕还要翻上一番不止。陛下,这是功在千秋的创举,朝廷的岁入越多,能做的事也就越多,对百姓们也是好事。”

  柳乘风趁着朱佑樘心动的时机,连忙抽出一份章程出来,递给朱佑樘,道:“这是微臣让人拟定出来的章程,请陛下先过目,若是觉得可行,其他的事交给锦衣卫去做就成了。”

  眼见朱佑樘被说动,柳乘风心里也颇有一些激动,若是这事儿皇上点了头,那么锦衣卫的权利将会剧增,一个既能监视官僚又承担一定收税职责的锦衣卫并且能合法维持治安的锦衣卫,等于是将后世公检法所有的职责全部牢牢攥在了手里,锦衣卫相当于成为了读力于内阁、军队之外的第三大权利中心,柳乘风凭借着这个力量,也将成为天下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个主意是柳乘风想出来的,同时他也不怕这个章程在实施之后,被人占了便宜。因为推广烟花胡同经验的事,除了锦衣卫还真没什么衙门能接的下来,除了锦衣卫有这无孔不入的手段之外。

  当然,东厂是极大的竞争对手,说不定这肥肉会被东厂抢了去也是未必,不过东厂暂时现在也做不来这事,所以柳乘风提出的这个章程,最后只能落在锦衣卫头上,这才他有恃无恐的原因。

  朱佑樘认真看了章程,这章程洋洋上万字,倒是把事情说的清清楚楚,不过朱佑樘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他抬起头,道:“这不是变相向商铺征税?只怕朝廷那边非议的声音不小。”

  柳乘风正色道:“微臣调查过,几乎每个商铺,每月总会拿出一部分的银子出来,这些银子不是给朝廷的,而是给一些赃官墨吏和街上泼皮的平安钱,这些钱最后只会便宜了那些贪赃枉法之徒,微臣的这个章程说穿了就是将这笔钱从这些宵小之徒手里转到朝廷手里,钱给了他们,不过是供他们纸醉金迷而已,可是给了朝廷,朝廷或多或少总能用到正途上去。”

  ☆、第六百六十二章:财源滚滚

  朱佑樘听了,不由点头,沉吟了片刻,才将这章程放回御案,吁了口气道:“只是要是实行下来,人家就未必会叫好了,内阁那边只怕也绕不过去。”

  朱佑樘的顾虑是肯定的,柳乘风说这个办法能挣银子,他自然相信,可是一旦让锦衣卫去收钱,在别人看来就是坏了规矩。

  柳乘风见朱佑樘满脸顾虑,笑道:“陛下,何不如这样,全面实行肯定不成,倒不如暂时在京师里头先试试水,锦衣卫也不逼着所有的商贩交银子,全部让商贩自己决定,他们若是愿意交自然就交,不愿意交,卫所这边也不强逼,若是中途出了什么岔子,有人强烈反对,卫所就是抽身出来也容易一些。若是效果好,朝廷那边就算有人反对,可是商贩们若是支持,他们又能如何?总不能睁眼说瞎话吧?至于内阁那边,陛下倒是可以先让他们拟定官学的章程,只怕内阁听了定是欢欣鼓舞了,暂时也顾不上这个。”

  朱佑樘苦笑道:“原来你是早有了预谋,罢了,就依着你的意思去办,你自己说的,不准强逼,完全让商户们自愿。”

  柳乘风站起来,道:“微臣断不敢恣意胡为,请陛下放心。”

  朱佑樘叹了口气,道:“下去吧,朕等着瞧。来人,去把几个阁老请来,朕有要事和他们商量。”

  得了朱佑樘的许诺,柳乘风自然心花怒放,这种事只要皇上点了头,事情就算成了一半,现在最重要的是锦衣卫这边能不能把事办好了。他飞快地出了宫,知道接下来朝野即将震动,官学一事必定会闹得满城风雨,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做出成效出来,让言官就算是想攻讦也寻不到把柄。

  果然,到了正午的时候,内阁就拟出了旨意诏告天下了,兴办官学的事对皇上来说可谓是巨大的政绩,此时他得了重病,眼看时曰无多,这个节骨眼上自然是尽量闹出点动静才好。而接着便是朝野一阵沸腾。教育问题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往年的时候,言官们总是攻讦朝廷不注重国子监,而现在朝廷直接抛出了兴办官学,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也即是说,自此之后,天下所有年满八岁的孩童,只要肯交一定的费用就可就近读书,而之所以天下的读书人这般拥戴,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原因,根据官学的章程,朝廷准备在各县招募一些人入官学授课,全天下一千三百余县,所需的授课博士至少就需要万人以上,而这些人只要去授课就算是官身了,别看薪俸不多,油水几乎没有,可最重要的是,这是吃皇粮的,面子上说得过去,也更有保障。做博士和做寻常的小吏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与此同时,此举也大获礼部的欢迎,礼部虽然清贵,可是权责却是不大,而如今兴办了官学,这权利自然扩大了不少,于是这礼部上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皇上打算此事必须尽快进行,那如何设立官学,如何招募博士都必须尽快拿出个章程,而后等着户部把款项拨发出去,让各县各府立即实施。

  这些款项,朝廷倒是不怕下头的人克扣,也不怕有地方官员敢敷衍了事,官学是一个县的体面,也是地方官员的政绩,从前就算朝廷不拨款,一些官员为了名望,甚至愿意自己掏出银子来兴办学校,若是办得好,立即便会得到清议的大加褒奖,对地方的主官们来说,本地的学子都是他的学生后进,若是连这个银子都敢贪墨,那就真的别想在这官场圈子里混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