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乘风倒是管不了这些,眼下缉事司这个架子就要搭起来了,现在也不急,凡事慢慢地来。
到了六月月底的时候,宫里终于来了人,急召柳乘风入宫觐见,柳乘风心里清楚,言官们终于捋起袖子动手了。
其实这种事早在预料之中,文官们对锦衣卫一向讨厌,无论当政的是谁,是温和还是残暴,在他们眼里,锦衣卫说白了就是鹰犬,是皇帝的鹰犬。
皇帝有了朝廷,有了内阁和六部就成了,朝廷的意志就是皇上的意志,这才是文官们眼里的大同世界,偏偏出了锦衣卫这样的怪胎,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和锦衣卫就是势不两立的。
一开始许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也有不少人被官办学堂的事冲昏了脑子,现在终于感觉不对劲了,锦衣卫闹出这般大的动静,各地还设缉事局,四处招募人手,这是要将他们置于何地?且不说京师这边北镇抚司在逐渐坐大,就是在地方上,那些个缉事局也明显有自成体系,游离于三司之外,成为地方上的权利新中心的可能。
若是再不叫上几声,还怎么得了?
柳乘风飞速入宫,在正心殿觐见,朱佑樘此时正拿着几份奏书看,抬头看了柳乘风来,只是淡淡地道:“今曰倒是来得早,平曰的时候召你来总是要耽误不少时候。”
柳乘风心里想,这只是错觉罢了。不过朱佑樘说出这番话也让柳乘风松了口气,看来那些言官的弹劾奏书很不对皇上的胃口。道理很简单,以往的时候,皇上多是有事时才召见柳乘风,这一召见,自然不免有些心急,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柳乘风来得太迟。
可是今曰皇上说这番话,虽然召见柳乘风也是有事,可是因为并没有太过在意那些弹劾奏书,所以反倒气定神闲,如此一来,自然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这是人的心理,说明皇上并不急着见自己,越是不急,就越能高枕无忧。
这一套理论是柳乘风自己琢磨出来的,做官总得察言观色,揣摩一下顶头上司的心理,这皇上就是柳乘风的顶头上司。
想到这里,柳乘风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好整以暇地道:“微臣也是刚刚闲下来,听到陛下召唤,便立即来了。陛下近来的气色倒是好了一些?”
柳乘风口里虽是这样说,可是心里却是知道,朱佑樘的病情已经到了病入膏盲的地步,就算神仙也难施救了。
朱佑樘却只是笑了笑,指了指案牍上的奏书,道:“这些奏书都是弹劾你的,说你弄权,还说你违背了祖制,你怎么说?”
柳乘风既然摸透了朱佑樘的心思,面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倒也轻松,正色道:“陛下,与其说微臣是弄权,倒不如说是为国聚财,至于祖制,微臣说句大不敬的话,祖制当然重要,可是天下时时刻刻都在变,抱守残缺、因循守旧是不成的,秦因变法而强,祖制总是要有变通的时候,太祖的时候,天下地多人少,所以朝廷只需担心人口问题,而不必担心土地的多寡。可是到了后来”
柳乘风故意在这里卖了关子,看了朱佑樘一眼,见他表情如常,知道自己说的话不算悖逆。
☆、第六百七十章:洞察心思
柳乘风继续道:“可是到了后来,人口剧增,先帝在的时候,人口已经是太祖时期的数倍有余,人多地少成了人少地多,以至于天下的流民越来越多,就是在前几年,各地的流民都已经剧增到了数十万之多,陛下,时局已经和太祖时候大不相同,怎么还可能用太祖之法来治天下。”
“当然”柳乘风在驳斥了一番那些言官对自己的诟病之后,很快就适可而止,他当然不会蠢到去把太祖皇帝推翻,随即话锋一转,又道:“太祖的许多成法都是好的,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微臣以为,朝廷有时许多因时制宜,可是就算是因时制宜,也必须考虑到祖制。”
朱佑樘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的道:“这些弹劾奏书,朕看过了。”他沉默了一下,又道:“倒是你在锦衣卫里搞出来的动静不小。”
皇上先是说看过,可是很快又转移开了话题,以柳乘风的精明,当然清楚里头的含义,笑吟吟的道:“陛下,锦衣卫要扩大规模,没有一个规矩是不成的,陛下不是常说过,读书的人知道事理,微臣深受陛下教诲,也是深以为然,锦衣卫亲军说是武职,可是微臣以为,卫所最重要的不是崇尚武力,而是先明白事理,知晓忠义才是最紧要的。再者说,考试晋升不失公允,也避免有人任人唯亲,这也是一桩好事,至于有人攻讦微臣,微臣并不以为意,因为微臣知道,别人不知道微臣的用意,可是陛下一定知晓。”
这一句话算是柳乘风的神来之笔了,第一句,是暗示柳乘风是按着皇帝心意去做的事。话外之因是,皇上让我怎么做,所以我怎么做了。下一句便拿捏住了朱佑樘的心思,告诉皇上,大谈读书的重要,而读书本就是朱佑樘的爱好,这第二句话也契合了朱佑樘的心思。
这最后一句,则是表明自己的心迹,告诉皇上,自己并非是弄权,你看,我若是弄权,又怎么会弄出个考试出来,正因为考试公允,全凭的的是大家的本事。若是柳乘风弄权,何不自己指派官员?
末了,柳乘风还不忘加一句,别人说三道四他一点都不在乎,这意思是说,他并不怕得罪人,他为的不过是朝廷着想,若是有人瞧他不顺眼,随他们指摘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