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太后必须退让,只是退到什么程度,让到哪里,她心里也有了计较:“其实你们说的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皇上不见踪影,国不可无君,总该有个人来监国才是,不如哀家下一道懿旨,择选一名贤明的宗室入京监国,暂行皇帝事如何?”
这已是张太后的底线,把皇位让出去绝无可能,不过她又必须妥协,而让宗室监国,也确实能平息眼下的非议,一旦朱厚照回来,他这皇帝就还是皇帝。
李东阳和杨廷和对视一眼,似乎也有些犹豫,短暂的沉默之后,杨廷和道:“娘娘既有主见,臣等自然不敢违逆。”
张太后便笑了,脸上带着几分慈和,问道:“可是谁可监国?”
要监国,是不可能让外姓来的,道理很简单,这是暂代皇帝职责,大明朝姓朱,所以肯定要从宗室里选。而张太后口里虽说要寻个贤王,其实这就是一句废话,贤不贤又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还不是说谁贤就贤?就如柳乘风这样的人,说他贤可以找出他无数的功绩出来论证,说他是王八蛋也能找出一百个例子来引证,说来说去,还得看谁来说,用什么标准来评判。
不过话又说回来,单看贤明不贤明也是假的,远支的宗室是肯定没有资格,只能从最亲近的近支宗室里挑选,其实这几代皇帝人丁都较为单薄,所以可选的人不多,李东阳直截了当道:“臣闻安陆王朱佑阮殿下礼贤下士,堪当贤王二字,况且他与先帝又是兄弟,由他以叔王的身份出来主持大局,自是最好不过。”
杨廷和也道:“臣亦是以为安陆王摄政,足以收服人心。”
张太后眯着眼,颌首点头,道:“既然如此,事情就这么定了,哀家自有计较。”
一场奏对也就仓促结束,双方都在这场奏对中做了妥协和退让,似乎算是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
不过在宫里头,柳乘风同样得知了两个内阁大臣觐见的消息,再加上他在宫中耳目众多,听闻到消息之后,那第二次做父亲的喜气不禁消散了一些,连忙前来觐见张太后。
张太后显得很是沮丧和疲惫,看了柳乘风一眼,慢悠悠的道:“哀家知道你来做什么?你是认为让人摄政很是不妥的吗?”
柳乘风直言不讳的道:“不错,微臣就是这个意思,太后可莫要忘了,英宗皇帝的前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切莫引发未来宗室相残。”
柳乘风所说的典故,是英宗皇帝被瓦刺人俘虏之后,朝廷立即推出了郕王朱祁钰摄政,随即郕王朱祁钰便继位为帝,等到英宗突然回京,结果引发了一场宫廷动荡。
柳乘风几乎已经认定,一旦那朱佑阮到了京师,过了些时曰之后,若是皇上再无消息,大臣们定会得寸进尺,请这朱佑阮即皇帝位,而朱佑阮已经摄政,军政尽皆握在手里,到时他要登基顺理成章,谁能阻止?眼下最好的结局就是阻止此事,否则一切悔之晚矣。
张太后神色黯然,道:“哀家岂会不知道你的道理,其实你说的没有错,可是哀家还有选择吗?”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太后悲哀的看着柳乘风,道:“哀家的儿子不争气,现在闹到这个不可收拾的地步,若是再坚持下去,只会引起更多人不满,大臣、宗室甚至是百姓,若是再有人背后鼓动,那就是不可收拾的局面,眼下哀家只能妥协,只能暂时拖延时间,只是但愿,皇帝能回来,趁着这生米煮成熟饭之前,好好来尽尽他做儿子做皇帝的责任,假若他真的再不回来,哀家虽被尊为皇太后,又能奈何?”
一番话里带着沮丧,带着灰心,张太后累了。
柳乘风道:“可要是将来皇上回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做,无疑是断了朱厚照的生路,一旦让大臣们得逞,百官们拥立了朱佑阮,朱厚照的地位就极为尴尬,到了那时,人为刀徂我为鱼肉,一切的主动权就都掌握在了别人手里。
☆、第九百六十八章:谁也别想让本王万劫不复
张太后叹息一声,道:“皇上还能回来吗?都已经过了这么久,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哀家又能如何?柳乘风,你不必再说了,哀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哀家不只是皇帝的母亲,更是大明朝的太后,你应该明白哀家的苦衷。”
柳乘风脸色冷了下来,随即道:“既然如此,那么微臣希望立即回廉州去,京师的事,微臣已经不想再管也不能再管了,还请太后恩准。”
到了这个地步,柳乘风确实萌生了退意,留在这里有什么意思,倒不如回去做自己逍遥自在的楚王舒坦。
可是张太后却是摇头,道:“不可,柳乘风,哀家希望你留在这里,你还不明白哀家的用意吗?让朱佑阮摄政,再将你留下,这就是哀家的主意,若是连你都走了,皇上真有回来的一天,他该怎么办?先帝当年在的时候,曾经说过,你这个人素有野心,可也是重情之人,只要皇上在,便是治世能臣,哀家请你留下来,权当是为了先帝,好吗?”
张太后这一次,不敢去直视柳乘风的目光,语气中带着几分恳求。
柳乘风叹了口气,道:“太后既有所命,微臣亦是无话可说,可是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太后叹道:“你是哀家的女婿,是哀家外孙的父亲,我们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你直说无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