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乘风下了条子,光明正大地请了北通州知府来,毕竟他和周泰已经有了私交,二人一起受了宫中褒奖,相互往来倒也不会让人起什么疑心。
周泰接了柳乘风的条子,立即来了,自从受了褒奖,他这知府大受鼓舞,而且他在京中的一些好友也曾来信,说是内阁那边有意将他调入刑部或大理寺去,据说那儿倒是有空缺,若是去大理寺,更有可能升任大理寺推正,这推正可是从四品的官儿,从一个六品知府直接升任从四品的推正,而且一下子从外放到入京,他的前途已是可以预见了。
周泰只是个二甲进士及第出身,这成绩说好不好,说不好也不差,原本这前程至多能到巡抚就已经是顶天了,可是现在看来只怕未必。他现在才四旬上下,十年、二十年之后会到什么地步都已经成了未知数。
这一切当然是多亏了柳乘风,若不是柳乘风将功劳让给了他,他周泰也不会有今曰。
而且据说,陛下对柳乘风也是赞不绝口,屡屡对人说,此吾家千里驹也。
周泰从京师那边听到这句话,当真是骇了一跳,因为这句话魏晋时的曹艹也曾说过,是对曹休说的,这话中自然只是单纯的褒奖,可是陛下现在说出这句话来,意味却不同了。曹艹夸奖曹休的原话是,此吾家千里驹也,吾家二字,最值得推敲,现在陛下也引用这句话,岂不是说柳乘风也是皇族?就算不是皇族,可是在陛下心里,只怕已将他自家人了。
其实在京师,早就有风声,说是柳乘风不但是吏部侍郎王鳌的学生,连陛下也令他拜了师,这流言传得很广,可是在朝中,却有不少人不相信,毕竟大明朝没有皇上收门生的先例,柳乘风不过是个武官,何德何能,能让陛下收他入门下。
可是现在再咀嚼这句话,意味就不同了,所谓天地君亲师,这师生的关系虽然未必比得上亲人牢靠,只是在这个时代,却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再集合陛下无意中对人说起的那句话,便是陛下说吾家二字,倒也不算有什么错误。
更何况,当今皇上只有一子一女,因此,柳乘风若当真是陛下的门生,想必陛下会格外看重。
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嗣越少,这门生的地位就显得不同了,若是陛下有几十个儿子,只怕也顾不上什么门生。
周泰在听到这消息之后,一宿没有睡觉,琢磨的就是这个事,按着京师里的意思,等到北通州的事完结了,他和柳乘风都要调入京畿,眼下他要做的,一个是协助柳乘风无论如何也要维持住这北通州的稳定,否则出了事,自己的一切就泡汤了。
另一方面,周泰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靠山,现在就算有了功劳,进了京师也要如履薄冰,因此,往后若真是进了京,要仰仗柳乘风的地方多的是,柳乘风虽然只是千户,可是圣眷摆在这里,提携帮衬一下,对柳乘风也不是什么难事。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周泰这种没有后台没有根基的外放官员眼里,柳乘风就是一棵绝好的大树,所以趁着在北通州,得趁热打铁,与柳乘风打好关系。
柳乘风这边刚刚下了个条子,周泰立即放下了手里头的公务,飞快地赶到千户所,柳乘风亲自出来,将他迎进花厅,二人也算是熟稔了,在花厅里闲坐了片刻,一边喝茶,一边说着玩笑话。
柳乘风在周泰面前倒是没有什么顾忌,周泰这个人老实本分,和他打交道不需要什么心机,寒暄片刻之后,柳乘风开门见山地道:“周大人,你应当也知道,我之所以调来这北通州,为的是北通州的乱党,现在漕粮近几曰就要运到北通州,想必这些乱党极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周泰吃了一惊,道:“乱党的胆子这么大,居然想动漕粮?再者说了,北通州这么多军马,要动漕粮谈何容易?”
柳乘风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乱党闹出这么大动静,图谋的一定是大事,而北通州最紧要的就是漕粮,预先做些准备,不会有什么差错。”
柳乘风站起来,走到花厅靠墙的桌几上,周泰也跟上去,只见这桌上已经摆放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这地图未必精准,可是出奇之处不是图,而是在图上的一张张麻将饼子。
北通州、天津卫、山东的图册位置上,都放了许多麻将饼,柳乘风道:“一个麻将,就是一个千户所,你看,在北通州总共有六个千户所,一个锦衣卫卫所还有槽司下属的两个千户所,算起来,人数在八千人以上,只是无论是槽司还是其余千户所,我都信不过,咱们真正可用的人手只有锦衣卫,还有你们知府衙门,就是东厂那边,人手少不说,也不是很可信。若是一旦生变,我们该怎么办?”
周泰大吃一惊,柳乘风说的话实在让他难以接受,通州这么多千户所竟没有一个可信的,柳乘风的言外之意莫非是这些军马都有可能是乱党吗?若是如此,这事情就当真棘手了,他甚至想,这件事是不是要去知会兵备道一声?毕竟兵备道好好的对通州的千户所梳理排查一下。
柳乘风似乎看穿了周泰的心思,道:“周大人是不是想,兵备道那边要不要通通气?实话和你说,兵备道,我也信不过,真正能信得过的,也只有周大人。”
周泰听了柳乘风的话,心里不禁生出感激,可是心底里也翻出惊涛骇浪,连兵备道都信不过,那通州还有什么人可以信得过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