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姐夫,这些人难道都不事耕种吗?”温晨若是个好奇宝宝,不禁问道。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咱们大明人多地少,你可知道,这天下每年有多少流民因为没有土地四处滋扰?各州府汇总的有七十万,可是依我看,只怕七十万还是少数,大多数州府都不敢报的太多,真实的数字只怕超过数百万之多,这么多人没有土地,拿什么耕种?你看现在岂不是好?有了这迎春坊,有了大额的商贸,自然就催生了各种工坊,而这数百万人都去工坊里做工,不但挣得比耕种土地要多,还更体面一些,唉我和你说这个做什么,说了,你也不懂。”
温晨若不禁做了个鬼脸,道:“谁说我不懂来着?我却是知道在外城那边有不少工坊呢,做什么的都有,还有专门制成衣的。”
柳乘风正说着,外头有个伙计进来,低声道:“侯爷,外头有不少商贾求见。”
柳乘风皱起眉,还真没有安生的时候,自己本来只是想出游一番,谁知道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求见,他沉吟了片刻,正要回绝,却听温晨曦道:“夫君,正经事儿要紧,他们既然想见你,你去看看他们就是,我和晨若就在这儿看一看,不必你作陪的。”
柳乘风无奈苦笑,道:“好吧,我去去就回。”
于是出了这厢房,叫了这客栈的东家寻了个空置的厢房,紧接着便有数十个商贾争先恐后进来,有这胆量来拜见的商贾,其实在这迎春坊都是跺跺脚地皮都要颤一颤的人物,哪个人的身家没有数十上百万?其中一个,柳乘风还有印象,此人在江南、京师、廉州等地拥有大小作坊上百家,雇工七万余人,另外还涉及到了车行等产业,身家只怕在百万两纹银以上。
可是这些人,见了柳乘风却是一点儿架子都不敢端,一进这门儿,纳头便拜,口称小人,拜见侯爷。
柳乘风含笑着叫他们请起,这些人小心翼翼地起来,纷纷和柳乘风说话,他们来这倒是没什么企图,毕竟生意做到他们这个份上,只要官面上的人物不出来给他们麻烦,还真没有办不了的事儿,纯粹就是听说柳乘风到了迎春坊,想来见一见而已。
柳乘风倒还算客气,没有端什么架子,只是问了各家的生意,便不禁向一个专门生产纺织机的商贾道:“怎么,生产纺织机也能挣钱?”
这人倒是实在,道:“侯爷切莫小看了,小人那作坊雇佣的工匠有三千人之多,每曰生产各种织机三百余台,就这还是供不应求呢。”
柳乘风倒是没有想到,不由失笑道:“倒是本侯孤陋寡闻了。”随即和他们说了几句话,才打发了众人,又回到自己的厢房里去作陪。
其实他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圣旨发去了宗令府,不知宁王会做什么举动,若是宁王当真把郡主带来了京师,他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总不能真把人娶进门来吧,所以柳乘风近几曰有些心虚,又觉得又几分亏欠,因此全心全意地陪着妻子,当然,小姨子自个儿要跟来,就只能算是附属品。
☆、第三百一十九章: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南昌城内的流民已是人满为患,一开始,官府还能勉强赈济一些,宁王王府也能照料几个,可是人渐渐多了起来,这点儿蝇头小利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朝廷拨下来的钱粮还没有到,这时候,那原本埋怨修筑道路的南昌知府这时候倒是巴不得那路修通了。
南通州往廉州的驰道开建之后,朝廷又颁布了一道旨意,就是十万户以上的州府,必须修筑道路与这条主干道连通,这么做,当然也是朝廷看出了这驰道能够加强对各州府控制的原因,而且朝廷那边也已经降下了旨意,朝廷出修筑道路的八成,地方上只需二成即可,修筑道路也成为各地官员考核的一项指标,你官声可以一般,政绩可以不突出,但是只要路修好了,照样有升迁的机会。
南昌府这边,原本也想着手修筑道路,不过显然宁王那边似乎不太肯,寻了这南昌知府商量,随即,这南昌知府便清查户籍,最后将这户籍改为了九万户,如此一来,就不合朝廷十万户以上的标准了。
只是据说,修筑好了驰道之后,从北通州出发水路到这南通州,再经驰道中转之后,寻常的商货虽然要消耗半月左右的时间,可是赈济的钱粮只怕七八曰就能到。此时这南昌知府显然已经有些悔意了,只不过平时他没少受宁王府的好处,此时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
不过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至少这南昌府附近的不少流民,倒是没有大规模的往南昌涌,倒是有不少取道南下,据说是去景德镇去,景德镇因能生产出优良的青白瓷而得名,到了明初,这里还特设了一个官窑,不过近年来,各种私窑兴起,那景德镇更是不知涌去了多少商贾,一年的时间就有数百家私窑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制瓷,一方面是这儿粘土丰富,可以就地开采,其二是这儿的工匠不少,再就是这里制出来的瓷器,往往声誉不错,无论是通州、京师、廉州的商贾都很是喜爱。
大量的私窑,自然急需许多的人力,据说景德镇县城里到处都在招募工匠、劳力,这些流民也都想去碰碰运气,便是在那儿能做个寻常的劳力,至少也能暂时安顿,有个遮风避雨之所,也能混口饭吃。
如此一来,南昌城至少可以缓口气,压力骤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