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流伐清_样样稀松【完结】(300)

  “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嗯,有那么点意思,但却不是完全照搬照取,而是根据现实情况,有着非常大的改动和变化。

  曾经的繁华富庶。在清军的荼毒蹂躙、横征暴敛下会变得荒凉、萧条;曾经的边荒之地,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也能被开发建设得欣欣向荣。

  随着治下人口的增多,以及逃民的不断涌入,明军占据的安南之地得到了充分开发,也显露出了不足的迹象。继续拓展土地的计划被迫加快了实施的步伐,朱永兴诸事安排妥当,立刻兼程赶往下龙,为此计划作最后的落实。

  朱永兴想轻车简从。甚至想坐船沿红河直下升龙,再转海防。但手下却是一致的反对,仔细一想,朱永兴也觉得自己是心急、轻率了。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经过这一年来的奋斗、拼搏、争取,将各路南明残军捏合到一起,使滇省土司举义助明。再加上朱永兴的身份,他已经是西南抗清力量的首脑。是各方势力的粘合剂。

  如果朱永兴此时出了意外,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且不说对人们的心理打击,只要没有一位能令各方满意、服膺的接任者,团结就是一句空话,内讧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就算不是自相攻伐,只要不能协调作战。互相配合,滇省的形势也极有可能急转直下,陷入被动。

  原来我已经如此重要,不仅是抗清的旗帜,还是众人的希望所寄。理所当然的最高领导。朱永兴暗自得意,却也不得不听从手下的安排,以安全为第一要务。五百骑兵护送,又尽走明军控制之地,虽然绕远费时,却是万无一失。

  由宣光出发,走北浒、纳里、平嘉、谅山、亭立,最后至下龙。尽管朱永兴不顾疲累,紧催着赶路,也走了七天才到达目的地。

  此时并没有下龙湾的名称,所知的为安邦、绿水、云屯等名。曾经是安南第一古商港的兴建地方,现在却早已被其他地方所取代。

  来到下龙,朱永兴还没有去海边欣赏下龙湾的风景,便召见了早已经赶到这里的邓耀和陈上川等人。

  令朱永兴多少感到些意外的是新封的是靖海伯邓耀,目前有龙门在手,却在得到宗守义的敕旨和谕令后,雷厉风行,用船不断将龙门的兵士家眷运来安置,下龙镇新建的草房竹屋,便是这些移民的居所。

  “禀殿下,广东清军正调兵遣将,有水陆夹攻龙门之意。”邓耀主动禀告龙门目前的形势,算是解答了朱永兴心中的疑惑,“末将兵微将寡,恐难以抵挡。”

  真实的历史上,清军确实在1660年(顺治十七年)四月攻克龙门,邓耀走投无路,削发为僧躲藏在广西,被清政府查获,遇难。

  “龙门虽为历代兵家力争之地,然守之既难,便相机弃之吧!”朱永兴对此并没有什么苛责,也理解邓耀以防万一,先将眷属撤出的做法,“只留少数兵将,清军势大则坐船而走,清军若不来攻,便踞此窥敌。”

  “殿下英明。”邓耀拱手致谢,恭维道:“听闻殿下在滇省又获大胜,清军坐困数座孤城,我大明光复滇省指日可待。”

  “谈何容易。”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微笑道:“清军失地虽多,但实力并未大损,滇省战事怕是要持续很长时间。”

  说话间,朱永兴一直在打量邓耀,观察着他的举止动作,揣摸着他的性格脾气。邓耀也觉察到了,便微低着头,并不敢与朱永兴对视,汗珠慢慢沁了出来。

  “杨二因何未至啊?”朱永兴的语气不悦,沉声问道。

  “禀殿下。”宗守义拱手说道:“杨将军受印接旨,本是欢欣振奋,欲马上来拜见殿下。然其副将黄进言说,清军正欲攻金、厦,恐延平殿下见召助战,是以先通声息,再作定夺。”

  朱永兴嘿然冷笑,说道:“黄进,头生反骨,必克上;杨二,受封而不奉令,还是脱不了——嘿嘿。”

  陈上川脸上变色,急忙拱手道:“殿下息怒,杨彦迪确有负殿下期盼,然念其坚决抗清,还望殿下能稍加宽恕。”

  “坚决抗清,却各行其事,不遵号令,岂有作为?”朱永兴霍然起身,大声说道:“满清已踞大半中国,各人却仍私心为重,主次不分,乃是自取灭亡之道。以为吾加封颁印,便是有求于他,真是可笑之至。”

  邓耀和陈上川等人也赶紧起身,面露惴惴,不胜惶恐。

  借事生怒,朱永兴不过是起震慑之意,敲打敲打这些新来投效的将领。

  “没有他杨二,我大明便中兴无望了?哼哼。”朱永兴觉得差不多了,便又坐了下来,冷哼着调整呼吸。(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

  “殿下。”宗守义偷偷转了转眼珠,大概猜透了朱永兴的意思,试探着说道:“有靖海伯和凌海将军在,又何愁大事不成?”

  朱永兴的目光扫向邓耀和陈上川,停留了片刻,抬手向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

  “殿下谕令如山,末将定谨遵无误,不敢稍有懈怠。”邓耀赶忙躬身表态。

  “末将亦谨遵号令,服从殿下调派。”陈上川为杨彦迪感到担心,但朱永兴显然已经不愿再听他的解释转圜,也只得暂且放下,日后再找机会。

  朱永兴也没有一下子便彻底收服二人的奢望,现在只要能听从号令,为我所用,便已经够了。邓耀已经把部下的眷属尽皆迁来,便不用太过担心;陈上川吗,知书识礼,自己是朝廷留守,他自然会选择服从听令。至于收心,那是以后的事情,可不是虎躯一震、王八气一冒,便能让人俯首贴耳、忠诚不二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