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方光琛的分析差不多,朱永兴也认为在西南,甚至在长江以南,战斗力最强的便是三藩所属的军队。其他各省的绿营,朱永兴并没有太看在眼里。如果消灭了这最强的清军,再联合郑家水师和十三家截断长江,江南说不定就能不受大的破坏,传檄而定。朱永兴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并且越来越觉得是确实可行的。
结合到目前的战局,朱永兴希望在滇省能够更多地消耗吴三桂的力量,攻城夺地倒在其次。清军的有生力量没有了,拿什么守卫广大的地盘,只要有充足的钱粮稳定地方,明军便可以长驱直进。
随后几天传来的情报,却令朱永兴感到了困惑,不知道吴三桂玩的是什么把戏。
曲靖增兵一万?这应该是昆明的清军,可吴三桂真的愚蠢到把滇省仅剩的三万多人马平均分配到三座城池里?还要分出兵力确保三座城池的道路畅通?
搞不清楚状况,朱永兴也没敢轻举妄动,只是加派斥候和信使,继续侦察清军动向,并询问滇南和滇西两大战区的情况。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滇西战区的兵力缓缓逼进楚雄,是攻城的主力;滇南战区则在假军令的配合下,先击破昆明南面的外围防线,然后派出一部军队由双柏从南面迫近楚雄,配合滇西战区攻取楚雄。
这个战略的基础是楚雄的守军数量不变,或者被抽调到昆明而更为势弱。如果昆明向楚雄增兵,则滇东、滇南两大战区便威逼昆明,迫使吴三桂调兵回防。
尽管不存在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但朱永兴和总参谋部都觉得成功的几率很高。毕竟昆明的重要性要高于楚雄和曲靖,吴三桂不太可能置之不理。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朱永兴和总参谋部的预料,当滇西的最新战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朱永兴手中的时候,他不由得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清军弃守楚雄,已经全师撤往昆明,我军不战而取……”
吴三桂弃守楚雄,集兵于昆明,这是弃车保帅,还是另有所图……朱永兴一时陷入了困惑。(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相疑
楚雄地处滇中,东靠昆明,西接大理,南连普洱和玉溪,北临建昌(现攀枝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东面三百多里便是省城昆明了,晋王李定国手抚城墙,尽力向东望去,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昔日由昆明主动撤出,拱手让给清军,虽是形势所迫,却是晋王李定国心中一个痛处。自此,明军连连败退,被清军穷追猛打,由滇西至边外,军队离散,永历入缅,几乎陷于灭顶之灾。
若不是自己没有主见,眼光短浅,突然改变了主意,决策向滇西撤退,何至在滇西南荒僻之地艰苦支撑;何至于先期由建昌入蜀的庆阳王冯双礼、广平伯陈建、武功伯王会、延安王(艾能奇)长子艾承业所部失去后援,降者如云;何至很多文官武将在得知入川改为西撤后,自觉前途渺茫,先后脱离朝廷,各寻避难藏身之处……
一念之差,竟至于斯。晋王李定国怅然长叹,既悔,又痛,既悲,又伤,种种滋味浮上心头。
马蹄声急促,打断了晋王李定国的思绪,身边亲卫上前提醒,赵王白文选已至城下。李定国赶紧收拾心情,迎了上去,却见白文选正大步拾阶而上,离得尚远已经听见了他爽朗的笑声。
“晋殿下威名赫赫,竟吓跑了守城清军,不战而取名城,本王钦佩之至啊!”
晋王李定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赵王取笑了,吾哪有那般本事,实是岷殿下在滇东又获大胜,逼得吴三桂弃城调兵,方使吾能侥幸得城。”
赵王白文选不以为异。收起玩笑神情,开口说道:“我军是否继续推进,威胁昆明,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定国点了点头,说道:“吾亦有此意。另外,滇南友军尚未到达。吾意派出信使,通报楚雄情况,使其不必前来,退回滇南,威逼昆明为宜。”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说道:“如此甚好。两路逼迫,当使清军不敢全力去攻滇东,可保岷殿下无虞。嗯,此战过后。晋殿下可愿与本王共同进言?劝谏岷殿下,中外所望、身份贵重,岂可轻涉战阵,以身为饵?”
“正该如此。”晋王李定国点头赞同道:“虽殿下亲临,则军威必大振,却不可屡次上阵。刀枪无眼,岷殿下若有闪失,则擎天之柱倒矣。”
赵王白文选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定国一眼。突然展颜一笑,说道:“雅州刚刚传来消息。我军于竹箐关击破李国英所率清军,正向嘉定追击逃敌。”
“川陕总督李国英——”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回忆起总参谋部所下发的一份材料,上面有蜀地清军将领的简单介绍,“嗯,岷殿下有批语:尤擅守城。今反守为攻。倒是舍其所长,用其所短了。”
“岷殿下亦说过不可小瞧了李国英这厮。”白文选摘下头盔,放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风景,说道:“高文贵勇则勇矣。尚少了几分沉稳,蜀中无名将坐镇,终是让人放心不下。”
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笑道:“赵王多虑了。此战过后,本王虽不敢自诩名将,却也要率军入蜀,为大明再取一块复兴之地。”
白文选呵呵一笑,说道:“岷殿下说不定改了主意,要留王爷在滇对付吴三桂呢!李国英这厮,哪里比得上吴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