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流伐清_样样稀松【完结】(406)

  如果处置不当,会不会重演当初的悲剧,朱永兴心中也无把握。可如果不是平稳过渡,混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目前的明军还不算强大,形势虽有扭转,但也很微妙。一点的混乱也可能导致战局的变化,朱永兴对此也是极为担忧。

  抛开一些杂乱的想法,朱永兴反复思量着此次缅使的来意,以及各种的应对手段,并做了最坏的打算。让他不做反抗的让权肯定是做不到的,既然已经有假造圣旨的前科。那挟天子、发号令也就算不了什么。尽管这有些仓促和极端,但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也只能象缅人那样把永历和小朝廷用武力控制起来,再想办法慢慢解决了。

  尽管朱永兴有些心神不宁,但他还是对整个战局继续做着布置。他先后下了数道谕令,有给李定国和白文选的。也有给吴子圣、马惟兴和马宝的,还有给南海舰队的。针对清廷的沿海迁界,以及很快便要发生的大事,明军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布署。同时,这也是令一些人对他莫测高深,归心投效的机会。

  ……

  世上的很多事情便是如此,在未知情况前,你反复揣测、担忧迷惑,等到最后全部了然。却发现担心有些多余,事情却不象你想的那么复杂,那么困难。

  朱永兴坐在椅中,听着通译转述缅使的话,心情慢慢地放松下来。

  太子死亡,怎么说也是一件大事,缅方借机派出使者,一是前来通报。撇清与自身的关系,避免明军有可能的报复和迁怒;其次是要求朱永兴不再支援暹罗军火武器。并与缅甸缔约,亦按暹罗例,为兄弟之邦,而不是明朝所封的宣慰司;最后则是索要财物,以供永历君臣吃住。

  “尔宣慰司原是我中国所封,今吾皇与大臣暂住。亦是天朝上邦。尔国王应恭谨奉上,方为下邦之礼。如何反将吾皇与大臣困围,受尔土人之欺,又杀吾数番所派信使……”朱永兴心中一定,思索半晌。立刻反守为攻,占据主动,“若说是小国贫弱,无力奉迎,那便礼送吾皇与臣僚出境,诸般花费,吾自当如数支付。”

  缅使愣了一下,没想到朱永兴会如此强硬,赶忙拿出永历的敕旨,向朱永兴解释永历君臣并无出缅之意,其中又有永历给缅甸各守关隘官员的敕令,上面有“朕已航闽,后有各营官兵来,可奋力剿歼”话语,以证明与入缅明军交战,以及杀害入缅信使,并不是缅甸的意思,而是永历所交代。

  真是可怜又可悲。朱永兴看过敕文,心中不禁叹息,这样一个皇帝,将中兴希望寄于其身,还真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尽管永历朝廷仍以宗主国自居,事实上却是逃难而来,这点缅甸君臣自然非常清楚。为了避免礼节上难以处理得当,缅甸国王拒绝接见使者,只派汉人通事居间传达信息。初入缅甸时,缅甸当局还给予一些物资帮助,即所谓“进贡颇厚”。永历帝也还携带了一点积储,有意回赠一分厚礼,用明朝习惯的说法是居高临下的“赏赐”。但缅甸官员表示:“未得王命,不敢行礼”,意思是不愿对明朝皇帝行藩臣礼。

  现在,缅甸当局自恃有永历君臣做人质,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要仿暹罗例,摘掉宣慰司的帽子,与南明成平等之国。显然,这样的要求并未得到永历君臣的认可。

  历史上,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老国王,自立为王后便派使者来向永历帝索取贺礼。当然,缅甸当局的意图显然不是为了得到财物,而是借仅仅具有象征意义的明朝皇帝致贺来增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但永历君臣“以其事不正,遂不遣贺”。寄人篱下,尚要维持天朝上国的脸面和名分,南明流亡政府的这种僵硬态度终于使原已不佳的与缅方关系更形恶化。

  朱永兴思索着,很快便分析清楚,不由得心中暗喜。缅甸从永历君臣那里得不到的名份和政治上的地位,想要从自己这里获得,岂不是更要封锁永历君臣与外界的联系。

  “我国乃小邦,实无伤犯天朝君臣之意。若天朝各营兵入缅境杀害民众,则众怨难犯,相互约结,恐有不测之事!”缅使一边解释,一边又暗含威胁,显是害怕明军动用武力解救永历君臣。

  既然你们觉得永历君臣是奇货可居,想从我这里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那便如你们所愿好了。只是,这或许也给了自己削弱永历和小朝廷力量的机会,可以善加把握。

  朱永兴暗自冷笑,兄弟之邦,不过是个名义;政治地位,也要靠实力维持。缅甸,实在是愚不可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篡权之议

  缅甸与暹罗的大城王朝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目前在缅甸南部与暹罗北部,双方仍互有攻守。漫长的战争使缅甸东吁王朝财政紧张,农业荒废,历史上其败落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国力衰败后,无法压制内部的民族问题,而四分五裂。

  缅甸民族众多,其中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孟族、若开族、佤族等是主要民族,民族间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北部掸族,南部孟族,还有西部的阿卡族,一直都对缅族长期掌握政权而心怀不满,伺机而动。

  此次缅王莽达派出使者,也是想与南明缔约之后,增强自己的政治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压制怀有异心者的妄动。同时,明军的不断胜利,以及与暹罗关系的愈加亲密,也使莽达和大臣们有所忧虑。还有缅甸北部的掸族,一向和明朝亲近,南明势强,莽达还担心那些掸族首领在中国的庇护下死灰复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