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智英想了想,开口说道:“英国人的军舰装备长炮较多,在射程上占优势,依靠着操船技巧和射击技术,他们似乎更喜欢远距离打击敌人。也就是与敌船始终保持距离,他们能打到敌人,而敌人却往往伤不到他们。就比如法国人军舰上装备最多的加农炮,威力超过长炮,但却要更接近一些,才能发挥作用。”
射程远。威力小;射程近,威力大。火炮的性质决定了海战的战术打法。孰优孰劣还真是不好说。而且,英国人的战术对操船技巧和射击技术要求很高,也是非常耗费弹药。按照当时的火炮工艺,船又处于移动之中,想要远距离命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段智英见朱永兴若有所思,便继续说道:“西夷舰船巨大,火炮众多,但也有克制之法。就象延平郡王那样,以多打少,围而攻之,不是把荷兰海军打败了吗?”
朱永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荷兰海军。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而且只是三四艘舰船。荷兰海军呢,舰船数量尚不清楚,但拥有的火炮数量估计超过万门。”
段智英张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重复道:“万门?这,这得多少船哪?”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千吨舰,超过百门火炮的军舰。万门还是很保守的数定,可见西夷海军的庞大。就在七八年前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双方的每次海战差不多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6000-8000门大炮。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差距是确实存在的,但目前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只要让段智英等海军将领明白海军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因一战胜利而骄傲自满。便可以了。
“西夷纵有强大海军,想远道而来亚洲,还是力有未逮。”朱永兴缓缓说道:“目前还是要专注于国内战争,舰船的制造要快,暂时也要以满足国内战争的需求为主。若说最大的,百吨战舰便已经够了;若要满足江河作战,五十吨以下或者再小一些,也足以打败清军。关键还是要多造,快造。”
江河作战?段智英把对西夷海军的惊愕收回来,琢磨着朱永兴的话,试探着问道:“殿下,您是要建立长江水师?”
朱永兴微笑点头,赞赏段智英反应得快,“长江水师,再加上十三家,应该能牵制大量清军无法南下参战吧?海军再到北方沿海趁虚而动,我军在南方的行动便会更加顺畅。”
看来水师大幅度扩充就在眼前了。段智英思绪开始翻飞,如果调自己到长江水师,怎么办呢?
段智英走了,朱永兴又考虑了一会儿,终于狠狠心,在建船坞的拔款上作了修改批示。
风帆时代的海军战舰要想经久耐用,最关键的就是采用充分干燥的木材,木材中的水分不能超过20%,这往往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储好几年的时间来干燥。这样造好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六年。
可是在战时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也只能使用干燥不足的木料和质量较差的木料造船,这样很快就可以造好一艘船。但是一旦船体结构封闭,干燥不足的木材会逐渐腐蚀,船体又长时间受到海水侵蚀,经常受到风暴的洗礼,结构框架便很容易松动。所以,要定期的把船舶停靠在码头上进行大修,否则松动腐蚀可能会经不起风暴的考验,整艘船的寿命也会降低。
如果船如果造得好,再加上定期得维护,它可以轻松挺过五十年。因此,对于一只舰队来说,拥有干船坞,用于定期维护自己的军舰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干船坞进行水线以下的定期检修,可以保持一支强大的后备舰队。如果没有干船坞,要维修船只,就必须把船拖离水面,或者在水上使船向一侧倾斜,这些办法只能用于较小的船,而且非常危险。
良好的造船工艺与定期维护,可以延长战舰的服役寿命,这对于一只希望保持强大的海军来说十分重要。尽管这钱不是小数目,朱永兴还是狠狠心,作了批示拔付。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广州战役(一)
李嗣兴率领的明军直抵江门,击溃了正在进攻、要收复此地的清军。随后在周玉、李荣的义军协助下,走顺德,过番禺,以令人惊异的速度逼近广州。而这时的明军除了会合之后一万两千正规军,外加由海路赶来支援的水师一部,又增加了两万多的起义百姓,气势大壮。
而在惯性思维下,广州的尚可喜在明军兵临城下时还没有醒悟过来。新会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陷落,打死他也不相信。加上攻克新会的消息被封锁,他按照自己的思维,认为明军是围困新会之后,又分偏师来取广州。
后路不靖,孤军深入,兵家大忌。尚可喜按照自己的判断再来看逼近广州的明军,便觉得形势并不是那么严重。
首先,明军的数量虽多,但其中有大量的起义百姓,如果强行围城,必然会分散力量,给清军以个个击破的机会;其次,广州的清军尚有万余,再召集周边零散的军队,又有坚城可恃,数量并不占太大优势的明军、义军混合部队想攻破广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后一点,明军绕过新会,无疑是在后背留下了一颗钉子,不仅分散了兵力,而且使陆上的饷道粮道而临威胁,靠海运,又能撑到几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