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诉苦、拖延……最终的理由便是粮饷。皇帝不差饿兵,粮饷不如数到位,我就是按兵不动。
如果说心里话,吴三桂未尝没有把本属自己的地盘——滇省重新收回的想法。但现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不到最有把握的时候,他是不会出手的。尽管明军东征。但朱永兴还坐镇昆明,岂能没有精兵保护?战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再面对类似元江城那样的胸墙、壕沟、枪炮配合的防御体系,吴三桂依然没有取胜的把握。
如果。明军东征遭到重大挫折。吴三桂倒是想着趁火打劫一把。或者再严重一些,广东、广西清军能反攻滇省。那吴三桂更是要去添一把火的。
“如此大的数额,朝廷肯定不会如数拔付。”方光琛带着狡黠的笑容说道:“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多少还是要给些的。明年二三月。嘿嘿,不知道形势又是如何?”
吴三桂对此表示赞同,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新会既破,明军定直取广州,不知尚可喜能支撑到几时?援军又几时能至?”
方光琛冷笑一声,说道:“要说援军。明军难道没有?值此形势之下,东南郑家能坐视不理?”
吴三桂明白方光琛话中的意思,东南郑氏只要存在,便是一个威胁。福建清军必然受到牵制。就算郑氏对出兵助战不积极,但看到机会,又岂有不争取自己利益的道理?
本来在水师的力量对比上,清军便不抵郑家。借着郑成功南京之败,想来个“趁你病,要你命”,没想到却是大败亏输,损失惨重。广东水师、福建水师,这两家联手勉勉强强能起到防御作用,如今只剩下福建水师独力支撑,连防守都成问题,郑家岂能看不到这个良机?
“郑家水师强大,陆战却属末流,恐怕也未必敢大举侵入内陆。”吴三桂经过一系列分析,觉得郑家会出手,但也只能在沿海一带,再深入攻掠不太可能。
“这样也差不多够了。”方光琛突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说道:“郑家若想得陆上地盘,如今只能是在广州以东。就算是沿海地区,不能直接阻遏福建援军,也从侧后形成了威胁。福建援军不确保侧后安全,能够放心进兵吗?”
“确是如此。”吴三桂看了看地图,表示赞同。
“至于广西的孙延龄和马雄,各怀心思,谁也不肯先冲上前。”方光琛有些鄙夷地撇了撇嘴,“或者,他们还盯着王爷,想趁时而动呢!”
吴三桂咧了咧嘴,这么说来,西南明军围攻广州的阻碍很少,按照他们攻城拔寨的经验和速度,尚可喜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王爷,北京那边还要加紧安排,以免到时仓促不及。”方光琛谨慎地提醒道。
是啊,到了目前的处境,也确实得多作打算。即便现在还不能行动,但准备好应对之策,还是应该的。自己现在已经形同割据,或者说是夹在明清两边的一堵墙。他不相信清廷看不出他的心思,看不出他已经不是一条忠实的走狗,而是类似于盟友的关系。
吴三桂苦笑着点了点头,吴应熊是他唯一的儿子,必须做好营救其脱身的准备。清廷就算不满,就算不再信任,可也不会动他。毕竟他还打着清朝的旗号,毕竟他还有贵州在手,毕竟他还阻挡着明军直接北上的通路。
以后呢,吴三桂无奈地发现,投降明朝似乎才是他明智的选择。因为清朝胜利,肯定会对他秋后算账,不管他以后抓住时机如何卖力。
……
桂林。
“嘿嘿,这尚可喜原来如此草包,新会三天便被攻破,现在怕是被困在老窝等死呢!”孙延龄连连摇头,也不知是感慨,还是同情。
老幕僚孟春 第 259 章 地成为了人们的希望寄托,成为了众多人心中所期盼的“圣人”。
朱永兴对此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毕竟他不可能知道别人的想法。即便是现在,面对着山呼海啸般的致意,他也觉得多半是身份使然。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激动,面对着跪拜叩头的百姓,面对着振奋欢呼的兵将。
“宗室临阵,那是王旗吗?”尚可喜一阵恍惚,通过望远镜紧盯着王旗下被簇拥的身影,身旁众将也意识到了什么,一片寂静。
人的名,树的影。滇省连胜,讨伐安南,逼退吴三桂,这些令人惊讶的事迹,无疑使朱永兴对清军有了很大的威压。现在朱永兴亲临战阵,军心、士气大振,怎不令孤城广州中的清将感到凛惧。
“伪宗室倒有几分胆气。”开口的是尚之孝,却是夸赞之语,众将愕然以视,不知其是何用意。
尚之孝嘴上夸了一句,脸上却是不以为然,甚至有几分轻篾,话锋一转,说道:“不坐镇昆明,就不怕平西王反攻入滇?进易退难,战局不利时,便要重蹈当年伪帝永历逃窜,以致广东各地人心瓦解之覆辙。”
尚可喜放下望远镜,亦从失态中惊醒,冷笑道:“兵法有云: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只要坚守挫敌,伪宗室不仅是自取其辱,更会累得军心低迷。嘿嘿,广州城池坚固,兵多粮足,伪宗室以为亲临便能破城,真真是痴心妄想。”
“想在广州为自己添些光彩,得些功绩,伪宗室这是做梦。”尚之信就着父亲的话,又加了一句。
“没错,伪宗室不仅是在做白日梦,还是在自取其辱。”一个反应快的将领应声附和道:“让敌人来攻吧,咱们打他们个落花流水,让伪宗室颜面全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