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廷的沿海迁界不仅仅是在陆地实施,连沿海岛屿上的百姓也被迫迁移于内地。这使得杨彦迪所率的这支舰队很轻松地登陆舟山,并加以占领。
回来了,参军罗纶几步走过跳板,跳上了舟山的土地,不禁眼眶发潮,使劲眨了眨眼睛,方才止住要落入的泪珠。
作为原鲁王系的浙东武装人员,回到这熟悉的曾数番浴血战斗过的根据地,心情的激荡是可以理解的。罗纶还能控制,有的浙东籍士兵已经哭出声来。
浙东系的人马本已在明军中混杂安置,被吸收消化。但此番以水师为主的战略全部展开,又使一些人被挑选出来,分别派给了长江水师和杨彦迪的分舰队。
很简单,张名振和张煌言曾三入长江,所部有很多兵将有入江作战的经验,叶金、王发等便是长江水师的前锋将领;浙东武装战斗经年,曾牵制住浙江清军不能南入福建,对浙江沿海的情况也极熟悉,罗纶等人便在杨彦迪所部担任赞画向导。
等看到几乎被拆得成为一片废墟的舟山城的时候,罗纶终于忍不住泪水直落,他想起了清军围攻时,无数袍泽英勇作战,洒血壮烈;还有文人学士不甘受辱,自杀殉国的悲壮。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困局
以海制陆的设想很早便有,朱永兴也一直在做着准备。或是拉拢,或是联合,或是购买,再逐步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在分别歼灭了广东、福建的清军水师后,趁着郑家内乱的时机,水师的实力终于可以把计划变成现实了。
三支舰队分别在福建、浙江、长江展开,或袭扰,或直捣,有效地牵制住了东南各地清军的力量,使得清廷增兵福建,抵抗明军的意图大半落空。
杨彦迪所率舰队以舟山为基地,不待休整便杀入杭州湾,一战击溃了清军杭州水师,佯攻杭州;随后又趁夜撤走,凌晨突然在金山登陆,攻破县城,劫掠官库后带着上千自愿跟随的义民乡勇及家眷扬帆而去; 第 316 章 结了近三万人马,龟缩于福州。而翘首以盼的援军却令人失望,浙江清军已到达温州,却因为杨彦迪舰队的四处袭扰,被焦头烂额的杭州将军噶褚哈大部召回。江西在朝廷严旨下,倒是也派出了援军,可一步三回头,走得极慢。等到李嗣兴所部一出梅岭,佯攻大余时,援军又急速回头,驻于赣州,再不动弹。
长江告急,南京要增兵;浙江沿海告急,也需兵防守。相比于福建,浙江对清廷来说更为重要,财赋之地,粮米之乡,漕运之始,那是万不容有失的。
可怜耿精忠,盼星星盼月亮,却只盼来了指手划脚、逼他死战的满洲太君及随从。这区区数百大爷,让耿精忠欲哭无泪。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南名士?
感谢把盏龙血热,梦烟寒?夜凭栏,等更耗青春,南海阵云,老昆明ychu,沉默de夏花,色剑,不是笑笑生,欧阳贺志,剑侠dodo,松溪吟游者,东莞光头王,gengxin,青鸟轩居士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赚钱多多,开心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但大体上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
事实上,南明发动的两场大战役都是有可能取胜的。在南线的广东战场上是西打,东不动;北线的长江战役是东打,西不动。仗打成这个样子,还谈什么胜券。
只要郑成功以主力配合李定国,广东必下无疑,尚可喜、耿继茂难逃孔有德的下场。李、郑联军如能收复广东全省,明清局势就将大不一样。而长江战役中,明军在水师上占了绝对优势,又有清统治区内大批复明志士的准备接应,西面可以投入的兵力也相当多。
那时,除了孙可望指定由刘文秀统军攻常德或岳州顺江东下以外,夔东十三家军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极为有利,战斗力也很强。可为什么夔东十三家的军队没有采取行动的任何迹象呢?
很简单,拥明势力内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同心合力,实际行使最高权力的人物私心自用,目光狭窄,没有做好协调工作。
现在的抗清形势则大不相同。闽省为主战场,却不是孤立的。晋世子李嗣兴背倚韶关,坐镇大小梅岭,以佯动牵制江西清军;长江水师入江作战。意图会合十家。向湖广施压,并威胁长江沿线;邓耀、杨彦迪两支舰队。可分可合,威胁福州及闽省北部,袭扰并牵制浙江清军。
协调,配合。呼应,明军因为有了统一指挥而战力大增。借助水师的力量,又牢牢地控制着战略主动,战局继续向着不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
其实,开始行动的并不只是东南地区。在四川,庆阳王刘震为先锋,率兵马出嘉定。东进攻打叙州(现宜宾),作出水陆并进,威胁重庆的态势。
而夔东十三家集数万之众,突然由巴东乘船顺江而下。先破归州(现秭归县),随后进兵攻打彝陵(今湖北宜昌市),楚军野战落败,龟缩于城内急叫援军。
长江水师则在击破清军江防后,又炮轰南京以示威,然后溯流而上。期间小战不断,但频繁而不激烈,沿江汛防清军已经无法再阻挡他们的前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