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共有十四个女儿,建宁公主是最小的,因为生母是庶妃,不太得宠,既没有留下名字,又作为政治笼络,十三岁便嫁给清廷深为忌惮的吴三桂之子,后来又被康熙杀掉了丈夫和儿子,这一辈子注定是个悲剧。
朱永兴并不是同情心作怪,而是要以这个“投诚”的清国公主为引子,展开对满人、蒙古人的政治攻势。因为,他不会犯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错误。
在太平天国前期,太平军基本做到了不扰民,对官兵特别是旗人却实行格杀勿论的方针。这项缺乏灵活性的政策十分愚蠢,断绝了清朝官兵投降响应的可能性,逼得清朝官员宁愿战败自杀也不投降太平天国,许多可以避免的战斗演变成惨烈的血战。清廷无道,不少官兵并不乐意为其卖命,是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洪秀全僵硬的政策把他们推到清廷一边,是异常可惜的。
攻陷武昌后,杨秀清下了止杀令,接受官兵投降,但满族人依然不在赦免的行列。洪秀全以汉族的正统政权和民族解放者自居,本来是一着妙棋,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清朝内部的汉族势力,但最后又出这么一着臭棋,令人扼腕叹息。
“夷狄自入华夏,守华夏礼仪,则华夏之。若华夏入夷狄,守夷狄之礼,则夷狄之。”民族的分别并不在血统上,而在于文化认同。曾国藩的《讨粤匪檄》里,不谈满汉之别,只号召保卫传统文化,一下点中了太平天国的死穴。
再看外国,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就规定非穆斯林的臣民只需要多缴税,就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为其统治消除了许多反抗,伊斯兰教在此基础上站稳了脚跟,再逐步推行同化,很快就建立起璀璨的伊斯兰文明。
连高皇帝组建的骑兵部队中都有“番骑(蒙古人)”,朱永兴自认比朱八八目光更远,胸襟更阔。满蒙,并不是团结一心,满蒙是可以分而制之的。即便是满人,也不全是死硬派,分化瓦解也未必不会奏效。
便说这建宁之母所属的察哈尔部蒙古,因为是元帝国的嫡裔身份,一直做着恢复蒙古帝国的美梦,岂能甘心臣服于清?现在的阿布奈显然就不甚恭顺,从成吉思汗那里继承而来的高贵血统,让他桀骜不驯,不甘心成为满清的奴仆,也尽可能地不与清朝合作。在顺治驾崩和康熙登基两件大事中,他都没有前往,不去祭奠,也不去朝贺。
而历史上,察哈尔部终于还是等到了机会,于“三藩之乱”时趁着清廷全力在南方平叛,无暇北顾的机会举兵谋反。
当然,朱永兴一方面善待吴应熊和建宁,以争取吴三桂反正,分化满蒙联合;一方面也是对蒙古诸部充满戒心,历史上噶尔丹、罗布藏丹增、阿拉布坦等叛乱可是令他印象深刻,更使他觉得任重而道远,而击败清朝只是国家复兴并走向强大的第一步。
第二百四十二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
米思翰上前两步,跟段琬儿低声说了几句,段琬儿的目光转过来,盯着李英梅打量了一下,笑着招了招手。
李英梅不明所以,对这位平易、漂亮的女官挺有好感,便迈步过去,施了一礼,也不说话。
“这位姐姐,还是妹妹?”段琬儿笑着说道:“听说你武艺高强,是个巾帼女侠呢!王府要招募女护卫,不知你想不想做呢?嗯,就象她,很威武吧?”说着,一指立在她身旁的另一名女护卫。
李英梅看着女护卫英勇的样子,犹豫了一下,那身装束确实很让人眼热,但转而一想,又摇头道:“俺不想做。”
哦,段琬儿有些意外,眼睛睁得圆圆的,但很快便又恢复了平静,说道:“那就不勉强你了——”
李英梅突然看见那名女护卫眼中闪过不屑,不由得急着辩解道:“可不是俺武艺不行,只是,只是觉得……”
乡下丫头,只会些花拳绣腿,定是怕露丑,还要狡辩,杨金脸上不屑的神色更浓,歪转了脸,看都不愿再看李英梅一眼。
李英梅心中委屈,气往上撞,伸手一指杨金,说道:“俺要和你比试,看你还敢瞧不起人。”
杨金有些愕然,转头看了看李英梅气鼓鼓的样子,傲然一笑,却是不屑于动手的样子。
“不得无礼。”顾应慧阴着脸上前斥喝,“还不退下。”
“小妹,别莽撞。”李茂林上前强拉妹子。
“看,看她的样子,分明就是瞧不起人。”李英梅眼中泛起了朦胧,却不敢再硬顶,被大哥拉了回去。
段琬儿望向米思翰。轻轻摇了摇头,算是否决了招李英梅加入女护卫的建议。这女子,太过毛躁,实在不适合。
米思翰苦笑了一下。拱了拱手。心中了然,暗觉可惜。
段琬儿带着人赶来。顾应慧等北来众人便算是交卸了任务,可以快马赶往广州述职。吴应熊和妻儿则在段琬儿和米思翰等人的陪同看护下,缓缓而行。
……
“李英梅,你太不知道规矩了。”走在路上。顾应慧还余怒未息,斥责道:“在北地之时,怎么不见你这般刚强?受官吏衙役的欺侮还少了,连地痞都得罪不起,怎么到了南方,这脾气就长了?敢冲撞官员,敢跟王府的护卫叫板。真是好大的威风呢!”
李英梅也不知道自己当时犯了什么浑,一气岷殿下竟封赏女鞑子,二气别人瞧不起自己,现在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太过冒失。所以,听着斥责也不说话,低着头直想掉眼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