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流伐清_样样稀松【完结】(679)

  “若朝廷降罪。卑职等愿与大人共担。”重夔镇总兵程廷俊也在旁帮腔。

  高民瞻想了一会儿,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位有过弃城而逃前科的家伙,终于还是决定故伎重施。

  “是时候从重庆退兵了。”高民瞻环视众将,沉声说道:“吾马上向朝廷奏报情由。然后便北渡撤军。诸位可愿附署否?”

  “卑职愿附名。”

  “末将愿附署。”

  面对着一片赞同之声,高民瞻心中叹了口气,军心如此,哪堪一战,还是跑吧!可作为一个官场老油条,高民瞻深深地体会到,逃跑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或者把跑意深藏不露,或者把跑说成顾全大局,太露骨了,面子上过不去,性命也难保。现在有了理由,又拉上一帮人附署,法不责众,估计处罚不能太重了吧?

  ……

  “攻下重庆后,老夫便要前往南京,估计那时殿下已入城矣!”匡国公皮熊已经八十多岁,须发皆白,精神倒旺盛。

  晋王李定国即便官爵高,面对这位老英雄也不敢托大,执礼甚恭,“殿下英明神武,亦是年轻气盛,大都督府正需老国公坐镇,那韩王嘛,也只有老国公方能压制。”

  “殿下或是此意。”皮熊沉吟了一下,说道:“老夫有幸,在贵阳蒙殿下单独召见,一番谈论可谓是受益匪浅哪!这两万土兵,并不只是为攻克重庆而来,还有削弱水西土酋之意,晋殿下要善待之。愿为兵,则与明军同例;愿为民,则妥善安置在四川,家眷自由朝廷向水西索取。殿下看得远啊,日后改土归流,这些土兵既是土民之榜样,亦是朝廷之助力。”

  “原来如此。”晋王李定国恍然,点了点头,说道:“老国公请放心,这四川现在正需民众垦地经营。给他们田地种子,赋税又比在土酋治下轻得多,亦没有苛政酷刑,这些土兵岂有再思回去的道理?便在这重庆附近好生安置,半年之后,亦可为我军进取保宁、汉中提供钱粮。”

  “殿下亦说由川入陕,钱粮乃是关键。”皮熊赞同道:“先经营,再进取,方为必胜之道。日后北伐,东北、西北将是决战之地,四川正是西北战场之基,一定要经营妥当。”

  “征战辽东、甘陕,必有精骑在手。”李定国想了想,说道:“按现在的扩充和训练速度,若有一年时间,我部可堪驱驰。”

  “一年时间是有的。”皮熊捋着胡须,面带疑惑,“殿下所言不详,但隐隐透露出北地决战之期。想必又如目前之势,不动则已,动若雷霆,要毕其功于一役吧?”

  “殿下思虑,吾等不及也。”李定国苦笑一声,说道:“未想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大江以南风云变色,胜利可期也。”

  “高皇帝显灵,天命仍眷顾大明,不然又何必降下这么一位英武宗室呢?”匡国公皮熊感慨万千。“宗室临阵啊!老夫看到将士们信心百倍,忠义之士也深受鼓舞。连那投诚的吴军官将,还有土酋夷官,皆慑于殿下之威。拜伏于地。这,这,皇家威仪,英姿勃发,真是令人不敢直视啊!”

  李定国停顿了一下,神情不太自然,但还是点头道:“确是如此啊!”

  “老夫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大明中兴,心愿已足,纵是死亦能含笑九泉了。”匡国公皮熊并不知李定国在想什么,自顾自地慨叹。

  “国公身体康健。长命百岁。”李定国笑着安慰道:“殿下尚年轻,难免有气盛执拗的时候,身边正需国公这样老成持重之人加以指点引导。”

  “指点引导,老夫怕是——”皮熊摇了摇头,自谦道:“怕是难以胜任啊!只能倚老卖老。出点微薄之力了。”

  李定国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朱永兴风头正劲,逼降吴三桂,亲征席卷湘鄂赣,光复神京也为期不远,他要对弃国的永历表示担忧,岂不是让匡国公皮熊怀疑他有内讧之心?

  “对了。殿下要王爷留意王辅臣,其是猛将,尤擅骑战,亦有悯人之心,然亦要观察使用。”匡国公皮熊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使用得当。可摧敌建功,若其心生怨恨,则莫若——”他欲言又止,却伸手做了个下劈的动作。

  “吾明白了。”李定国答应下来,心中却好奇。这王辅臣到底是何人物呢,既让殿下看重,却又有些不敢轻意信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武昌城墙上三个触目惊心的大豁口还摆在那里,城中街道上满是残肢断臂,破碎的兵器。明清两军的尸体,和地上醒目的血迹,显示着曾发生过的激战和血拼。

  面对着优势明军的围攻,带着残兵败将从荆州逃回武昌的勒尔锦、贝勒察尼(多铎子)等人,以及从南昌赶回武昌坐镇的简亲王喇布,确实有渡江北撤的想法。但他们紧急上奏后,产生了意见分歧,胆小的简亲王喇布要等朝廷回复方敢行动,终于因为这个耽搁而导致了灭顶之灾。

  明军使用了与太平军攻破武昌类似的爆破手段,在同一条隧道中安放两层火药,当第一层炸药炸毁城墙之后,清军立即组织防堵,这时,又引爆了第二层炸药,给清军以巨大的杀伤。随后,明军蜂拥入城,与清军展开了街道血战。

  其时,武昌城中的八旗兵将很多。虽然城破后,绿旗兵大多溃散或投降,但八旗兵将却是负隅顽抗,拼命反击,使明军也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一场血战下来,明军凭借优势兵力,以及犀利的火器,终于全部肃清了武昌之敌。八旗兵将除简亲王喇布等少数几个人被俘虏外,其余全部在战斗中被击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