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来是顺着柔儿的心意。带她出来玩耍;二来是想找个宽松些的环境,提点一下郑家出身的几个人。
当初建立并扶植商团,朱永兴是想使其成为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抗衡的对手,遏制这两个主要国家在亚洲的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
从目前来看,商团的运作还是很成功的。首先得益于货源的倾斜,比英、荷等国能得到更多的茶、丝、棉、瓷等商品;其次是明朝的重新崛起。并控制了南海沿线的主要港口;最后则是商品交易所的快捷方便,使得流通次数增加很多。
有一利则有一弊。在商团日益壮大的同时,朱永兴开始担心它成为一个畸形的怪兽。在商言商,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奉公守法,赚多少利益,那是他们的本事。但官商勾结,则是绝不允许的。
现在商团的首脑人物有几个,可势力最大的。话语权最重的还是郑家。而与郑家有渊源的易成和郑昭仁,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即将履任国安部侍郎,都是重要的位置。对此,朱永兴既要重用他们的才能,又要警诫他们不得以权谋私。
“商团此次捐资百万,于国有大功。日后呢,在婆罗洲的渗透发展还需要他们出力——”朱永兴宠爱地摸了摸柔儿的头发。她正乖巧地端来一盘千层油糕。
停顿了一下,易成和郑昭仁都凝神听着。他们其实也多少能猜到一些其中的究竟。圣上对明朝之前的弊端曾多有贬斥,他俩都已是高官,再与商团有所勾连,可是不智。
“但商界是商界,若与官员勾结,岂不是要重蹈本朝之覆辙?”朱永兴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正当经营,自有法律保障;唯利是图、触犯国法,亦由有司问罪。日后王公大臣亦可能入股商团,股红算是一笔收入,也减轻国家负担。所以。朕虽有股份在商团,然却从不过问、干涉其商务活动,便是想作个榜样,免得那些人要插手其间,营私舞弊。”
“万——,龙爷可设一单独机构,集中管理王公大臣的入股资金,这样便可避免他们直接与商团拉上关系。”易成思索了一下,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见他之前也是想过此事的。
朱永兴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好,出钱的只管出钱,经营的只管经营,中间设个屏障,便能避免不少暗地里的手脚。嗯——”他将目光转向郑昭仁,“国安部下设两位侍郎,一主管国内,一主管海外,你意属哪个?”
“回龙爷,我想管国内。”郑昭仁觉得商团日后在海外的发展将是重点,便想避开这个敏感区域。
“避嫌吗?”朱永兴微微一笑,说道:“只要心中明白,做事清白,又有什么可怕的?莫要因为出身的关系而畏首畏尾,朕是相信你们的,想必你们也不会令朕失望。”
“我等定谨守本分,万不敢妄为。”易成赶忙答道。
“嗯,你们都是聪明人,多余的话也不要朕提点了。”朱永兴将盘子向中间推了推,笑道:“来,尝尝,味道不错。”
话不用说得太透,这便是面对聪明人的好处。朱永兴尽到本分,也就不用太过担心。毕竟有监察部门在,又正在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法令条文,比如财产公示、举报有奖等来限制官员的胡作非为。
楼梯上一阵脚步声,张川天和孙女在两个下人的陪同下,走上了楼。
“你这丫头,要把爷爷这老骨头累散嘛?”张川天找了个桌子,一屁股坐下,喘着粗气抱怨着。
“可我要自己逛,您又不放心。”张施华娇嗔着,伸手给爷爷拿捏着肩膀。
“他们也人生地不熟的。”张川天看了下人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张施华目光一扫,立刻隔着两张桌看向了柔儿那里,狠狠吸了吸鼻子,香气扑鼻的包子,余味浓郁的黄桥烧饼,人见人爱的“什色点心……
“哎,可真笨哪!”张施华气得一跺脚,转向下人吩咐道:“我去看看那张桌上的吃食,然后你们去一一买来。”说着,她迈步便走,一下子便触动了侍卫们的戒备圈,几道不善的目光顿时投注过来。
张川天到底是见多识广,气氛一变,他立刻感觉到不对,忙阻止孙女,“阿华,别乱动。”
“怎么了?”张施华只盯着桌上众多的吃食,浑没注意到异样,爷爷一叫,她不由得抬头细瞅,顿时与段琬儿对上了目光。
“你,你——”张施华微皱秀眉,仔细思索。
她与段琬儿见过一面,那是朱永兴为了以示仁厚和重视,自己这边宴请商团首脑和华侨,女眷那边也由龙儿代表招待了一番。其中段琬儿作为女官,自然是要在其间张罗。
“大人——”张施华终于想起来了,不由得吃惊地瞪圆了眼睛,有些忙乱地要行礼。
嘘!段琬儿赶忙伸出食指竖在唇边,然后轻轻招了招手,示意张施华过来。
“勿要声张!”段琬儿低声说道:“妹妹喜欢这吃食,便坐下同用,要有别的想吃的,我去叫人买来。”
“这——”张施华一时不知该不该答应,毕竟她是一介平民,人家可是皇宫内的女官。
“客气什么,快坐。”段琬儿伸手拉了她一把,笑着把“什色点心”推过来,“这个好吃,荤素兼备,甜咸宜人,妹妹尽管品尝。”
张施华有些扭捏地拿过一块,小口小口地吃着,只觉得这女官和蔼可亲,估计是偷着跑出来解馋,不欲声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