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明军在安南、湄河等地驻扎的人数不多,而这些各家土司组成的联军,却已经夺取了南掌小国的大片土地,并协同明军,有力地震慑了安南郑氏的异动。
面对土兵联军的求战,以及缅人不知死活的反攻。贺九义只能是全力迎击。于是,一场‘激’烈而不惨烈的大战开始了,结果可想而知。燧发枪战胜了火绳枪,子弹攒‘射’、火炮轰击打垮了战象兵,缅人再次大败,被追杀数十里,遗尸无数。
两万多土兵联军不依不饶,各家土司奋力督杀。直到占领蛮莫(现缅甸八莫地区)方才稍停脚步。这一下子,算是恢复了明朝万历十三年时在孟密北部置安抚司的旧地。也就是说。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这样的占领可以被称为收复。
本来是震慑、示威‘性’的军事行动,却似乎有越打越大的趋势。贺九义深知在国战未止的情况下,得到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将很有限,又担心‘弄’巧成拙,反倒害了永历君臣的‘性’命。当然。对于新君朱永兴来说,永历完蛋了似乎对他更有利,但这话是不能摆到明面上的。
鉴于这样的情形,贺九义赶紧上奏朝廷,陈述目前状况。请示如何处理。
朝廷迅速地派来了使者,而且是在缅甸长时间呆过,对缅甸情况十分了解的郑昭仁,现在的国安部左‘侍’郎。这样一位高官,无疑会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贺九义本来有些忐忑的心一下子放松了。
“万岁估计到缅甸的军力低弱,但如此程度,显然也出乎万岁预料。”作为钦使的郑昭仁首先便向贺九义说明了朱永兴的小失误,也就是说,此次行动的失控,责任不会由贺九义承担,怪也只能怪缅人太不经打了。
事实上,缅甸二度统一,成立东吁王朝后,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交’战,并且在万历年间两次与明军大战而耗尽国力。甚至原都城勃固城都在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被迫迁都阿瓦。也就是说,作为中央政权的东吁王国已经没落,而缅北的掸族封建主向来不甚恭服,以恢复旧日的阿瓦王国为念。还有孟族,也不忘旧国阿拉干,对缅人莽氏称王十分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缅甸不太可能抵挡得住正向近代化靠拢的明军。朱永兴得出这样的判断也没有错,只是明军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他不是那种诿过于人,或者是没有担当的主上,对外战争嘛,打得好就是好,虽然不太符合起初的意图,但他却不会因此而责怪贺九义。
“有些官员建议圣上效七擒孟获之举,退出所占缅土,以感其心。”郑昭仁的脸上浮起了轻篾与不屑,“圣上言道:孟获虽称异族,却乃我华夏子民,以恩以义可感其心。缅甸乃敌国也,岂有不战而退,骄其心馁自身之举?况蛮莫亦属我大明疆土,缅人趁虚而占,今收复失地,名正言顺,岂能轻易予人?”
“万岁圣明。”贺九义忙向北拱了拱手,说道:“缅人欺软怕硬,狡诈异常,非以兵威震慑不能令其服膺。至于仁义,恐怕今时不适用。”
“平朔侯所言有理。”郑昭仁微微一笑,在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指点着,“除了蛮莫,还有这孟养、木邦、孟密等土司也曾归顺我大明,其地呢,说是我大明的亦不为过。万岁便讲过‘谁占领谁拥有’这句话,所以,即便再多抢些地盘也能说成是收复失地。”
“圣上要对缅甸大举用兵?”贺九义有些惊讶。
“那就要看缅人的态度了。”郑昭仁微抿嘴角,似乎在冷笑,“其实并不需我军再度增兵多少,只要能成功拉拢掸族,那缅北便是一片‘混’‘乱’。嗯,侯爷可知道万历年时把总高国‘春’一战成名之事?”
贺九义点了点头,他还真知道这事,万历时明朝把总高国‘春’率五百人一举攻破数万缅军,接连摧毁缅军六座营垒,堪称西南战功第一,受到朝廷的大加封赏,并侪身于名将之列。郑昭仁提起此事,也就意味着在对缅作战中,不必顾虑太多,要尽全力施为…--
第四十六章 火箭列装
不行险,不冒进,以最有把握的战斗去赢得胜利,一直是朱永兴所禀持的用兵之道。在逆境时,明军输不起;顺境后,他又想力求少死伤。
珍惜人命运的观念对于朱永兴来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或者说,在某些方面他不适合作一个冷血的帝王或政客,把伤亡只看成书面上的文字。但从另一方面,这种宽仁慈恤的表现倒是更有助于明军各部的统合。毕竟在明军中有历史问题的太多,朱永兴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更能让他们放下包袱,‘精’诚团结。
而对于山东、辽东联合战区,朱永兴也是寄予厚望,并调遣了两支‘精’锐部队剿朔军和破朔军。剿朔军的前身是灭朔军第一师,由魏君重率领,在明军中组建最早,战术、==装备更换最早,作战也最多的一支部队;破朔军则同马自德统率,先至崇明岛,在江淮屡经战斗,发展扩弃起来,并且参加了光复江南的战役,也是经验丰富。
在整个大反攻的作战态势中,如果明军能在山东取得突破,便能既占据运河要冲,又能威胁直隶,甚至京师。同时,山东还是辽东作战的基地和后援,将是配备水陆‘精’兵,以及正在济州岛训练整编的骑兵的一支强有力的‘混’和兵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