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强盗集团中,不仅有蒙古人,还有汉奸,数量多得令人惊诧。这些汉奸,或许不如蒙古人强悍,但却通过依附和帮助满清,在同胞的尸山血海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赚取了染血的金银财宝。
强盗集团要瓦解了,蒙古人不想为满人效力送死了,汉奸也在寻找生路。尤其是作恶多端,自知无法再投诚反正的,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继续跟着满清退回到辽东苟延残喘了。
陕西、山西、河南、直隶、京师,曾经通过帮助满清和奴役同胞而鲜衣怒马、豪奴景从的官员和富商,都收拾家产,携同家人,凄凄惶惶地向关外而去。
山西介休,范府。
几进几出的府邸富丽堂皇,往日这里热闹无比,然此时府中各处气氛沉闷,不管是什么人,个个神情惴惴不安,都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书房内,范永斗颓废坐着,他本来已经很苍老得不象话,此时更加老了十岁似的,须发尽数白了,脸上沟壑更深,一举一动,都是颤巍巍的老态龙钟样子。
这几天,范永斗更怕冷了,书房的火夹墙与碳火盆,似乎都不能驱赶他的寒冷,每行一步,都要裹紧他身上的裘子大衣。
这几天,他总将自己关在书房内,外人很难再见到他的面,反反复复,他都在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祖祖辈辈,一代代人的心血啊!清军在节节败退,主力已经前往京师赴援,只剩下少量杂七杂八的绿营兵,根本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满清的做法便是已经放弃了这些地方,因为他们无力在这么广阔的战线上维持足够的兵力。
第七十四章 东逃,后路
虽然最新的消息是明军刚刚进入山西境内,推进的速度比较缓慢,但已经集结主要兵力于直隶、京师的清廷,显然是不准备保卫山西,不准备抵挡明军的稳步推进了。
事实上,连范永斗这样的商人也看得出来,满清的颓势越来越明显。先是不讲信义地搜刮钱财以充军费,连他们这些为满清立下大功劳的也不例外;现在则是兵力严重不足,只能通过放弃占领区来保住京师。最后呢,京师也多半保不住,只好狼狈地逃回辽东。
介休是范家的祖地,世世代代经营,在当地根深蒂固,朝代的更替也没有影响到范家,甚至还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成为了八大皇商之一,且是最有势力的一个。但现在,这祖宅,这基业,都要放弃了。
范永斗重重地叹了口气,裹紧了貂裘,他的儿子范三拔悄然走了进来,带进来一丝寒意。
“父亲。”范三拔来到父亲身后,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王家也走了,车马不少,已经出了城。”
“嗯!”范永斗哼了一声,耷拉下眼皮,嘴角抿起,露出一丝不屑,半晌才幽幽地开口说道:“一群蠢货啊!把金银细软都带上,最后又能保住多少?山穷水尽时,满人自己都顾不上自己,还会照顾他们吗?”
范三拔没吭声,之前他与父亲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也与王家、靳家等同样的想法,带着所有的金银财宝,跟着满人到关外。但范永斗看得更远,认为清廷既然不顾信义,强迫他们捐资助饷,那以后的日子更是无法预料。此时。范永斗或许才想起自己是汉人,不可能被当作满人看待。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范三拔似乎有些委屈地说道:“当年走私贩货,又何止咱范家一个?陕西三边,宣大三边,蓟镇。辽东,各处边堡重兵云集,若无人相助,又如何将商货运出?若说是有罪,大明谁人无罪?只是这,这名声,马儿挑壮的牵,咱范家也是受了此累。”
范三拔的意思很简单,如果只是普通商人。当年是不是私通后金都没有关系。但现在范家顶着个皇商的名头,那却是明廷所不能放过的。其他什么王家、靳家等,也是出于同样的顾虑,方才忍痛携财而逃的。
“倒也并非如此啊!”范永斗叹息着,思索着说道:“现在的明帝曾说过: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籍。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
“父亲,您怎么知道这些?”范三拔疑惑地问道。
范永斗有些不悦地瞅了儿子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为父早就在想后路。如果能用钱财买平安,哪怕是范家的大半积蓄也不算什么。所以。为父派人打听过,搜集过消息,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啊!若是按照明帝的意思,即便是那些没有名头的小商人,或者是其他帮助过满人的,都要穷追其罪。不予宽贷呀!”
“可明帝也说过投诚、举义有优待的话呀!”范三拔并不死心地解释道:“吴三桂不是无罪吗,还贵为亲王。”
“这不一样。”范永斗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为父也没想得太透彻,但为父知道,明帝是不会放过咱们的。而且。把钱财都携之东逃,也不是最好的主意。”
范三拔想了想,试探着说道:“父亲大人让孩儿寻找隐秘之所藏匿钱财,就是以防万一吧?”
范永斗点了点头,说道:“不把宝都押上,多留条后路,不仅仅是对为父,对你,还是对后代子孙的好处啊!若是——”停顿了一下,他继续道:“若是满人彻底败了,连辽东亦无立足之地,那王家、靳家能幸存吗?所以,咱们得留个后人在这边,隐姓埋名,躲藏民间。最后不管是明灭了清,还是清又能崛起,咱们范家也还有一线升发之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