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兴当然知道龙儿的言外之意,他的脑海中也想到了那雪白中的艳红,但后半句却让他骤然皱了皱眉头。
是这女子有心计,还是背后有人指点?朱永兴一想到这个问题,一想到天真无暇的柔儿有被利用之嫌,突然觉得心中颇不舒服。即便是这姓张的女人喜欢自己,可以不计较她的手段,但把这样一个有心计的女人收进后宫,以后内宅会平静吗?
立一个汉家皇后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朱永兴希望是一个端庄、文静、贤淑的女人,只有不强势,才不会因为身份的差别,而使梦珠、龙儿、段琬儿这些他的女人受委屈。
“这个,再议吧!”朱永兴敷衍了一句,闭上眼睛,闻着妻子身上的甜香,慢慢平复着心情。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难以逾越
自打突破河间防线,朱永兴表面上工作还很认真,但心里却已经松驰下来。这种精神状态是不由自主的,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觉察到。就象一场体育比赛,在比分遥遥领先后,情不自禁便会松口气,有时候即便反复提醒自己不要放松,身体也不会听话。
但现在,这种放松并无伤大雅,毕竟只是身心上的,而不是整个军事行动上的。再者,满清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起码在关内已经败局已定。
一场大雪,使明军追击的困难增大,也使清军前后夹击,突破阻碍的机会变得渺茫。
人尸、马尸、刀枪、旗帜,横七竖八地布满雪地。红的血,黑色的弹坑混杂其中。而用雪堆起拍实所构筑的胸墙依然是坚不可摧。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明军用火枪、手榴弹、火炮、火箭组成的三道阻击线依然难以逾越。
不是清军不够拼命,光看雪堆成的胸墙上密密麻麻的箭矢,以及被明军重新堆砌的清兵的尸体,便知道战况的激烈。但明军的火力太过密集而犀利,特别是火器的威力,在阵地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野战难以取胜,阵地战更加没有把握。清军终于发现,他们骑射在全火器装备的明军面前已经没有什么优势。或者说,尽管能够利用机动和速度想战则战,避战则走,但要与明军硬碰硬地较量,则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可现在,清军必须与明军进行他们曾极力避免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否则,他们就无法突破明军的阻击,没法尽快回家。从人数上,清军不占优势;从装备上,火器更有威力;进攻和防守,显然后者要更占便宜一些。
寂静猛然间又被打破。呐喊嚎叫声,猛烈的火枪射击声,中间夹杂着火炮的怒吼,数百支燧发枪射击,六门火炮喷出七百枚散弹,奔涌的冲锋人潮如同突然撞上一面隐形的墙壁,溅起无数的血花,无数清兵翻倒,呐喊转眼就成了哀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如同惊雷一般,空中掠过的火箭带着慑人心魄的尖啸,耀眼的火焰密集得数不清,顿时将清兵的疯狂击得粉碎。
明军的火力更猛烈了!都统葛褚哈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是的,在开始的进攻中,明军主要依靠火枪和少量的火炮。但在他得到援军,重新组织进攻时,明军显然也没闲着,重武器在不断地运输而来。
葛褚哈已经看出了明军的一些特点,那就是明军更注重火炮的机动和便携性,几乎没有笨重的红夷大炮。显然,这样的装备使明军的野战火力大大加强,攻坚能力则有欠缺。但这样的欠缺,对于急于突破明军阻截的清军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
而且,从明军的数量上来看,比突围的清军是只多不少。葛褚哈的信心正在沉入冰窟,即便突破了面前的三道环形防线,那条河呢,又要用多少人命来填?
……
第九十六章 死地难脱
“陆战一团已经调来,可以随时增援战场。”
“陆战二团正开赴海阳,那里的防线可保无虞。”
“背牛顶的第二师第一团今天将侧击清军,如果成功,可一战击溃当前之敌。”
听着参谋们报告的情况,马自德轻轻点了点头,阻击成功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问题,清军的疯狂劲头也逐渐衰弱,今天的进攻中便有很多满人精壮,而不是士兵。看起来,被困的满人已经全族动员,但这样的举动除了说明满人的穷途末路外,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效果。
等背牛顶的明军到达位置,与主力完成夹击,当面清军就将被击溃,明军也就摆脱了两面作战的不利。留下少数兵力固守,主力转而向东面的海阳运动,又可能重创从山海关赶来增援的清军。
自从破朔军由天津登船迂回后,整个战略布局也随之倾斜改变。前线总指挥马宝立即下令,将其余的水师大部用于向洋河、戴河口运送人员和物资,并通知东北军区出动兵力,以觉华岛为基地,对辽西走廊进行牵制扰袭。
这样一来,不用等杨彥迪所部返回运输,又一批物资装备及一个团的兵力,已经前来增援。解决了最可能招致失败的物资困难,明军的阻截行动便几乎没有了失败的可能。即便因为大雪的关系,魏君重所率领的追击部队要迟缓两天方能抵达目的地,但对大局已经没有什么影响。
而苏克萨哈的决定也并不能说是全都错误,是拼死一搏,还是千里迢迢、徒死于途中。这样的选择本来就无所谓对错,只不过是多活少活些时日的区别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