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跟随着皇太极历经百余战,功绩极大。如果说之前只看着奏报,只听着败军之将的描述,他还有着怀疑,怀疑是将领们少不更事,不懂军事。可他亲自指挥的攻打觉华岛失败,却让他终于清楚了以往的失败并不是偶然。
按理说,经历了松棉大战的鳌拜。对于明军火器的威力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但现在明军火力的猛烈程度却更出乎他的意料。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
那一轮一轮无休无止的火枪攒射,枪弹破盔裂甲;那一颗颗落地爆炸的炮弹,弹片激飞,带来死亡;还有明军挺着刺刀呐喊着反冲锋,用白刃战将攻上城墙的清兵击退。固然在攻城战中明军的数量由于是内线运兵,可以占据很大的优势。但那股气势和英勇,却不是鳌拜可以忽视不见的。
“阿玛,不能再打下去了。”儿子达福巡营回来,对着沉坐不语的鳌拜苦劝道:“就算苦战能夺得觉华,可没有水师。依然难以长久守住。消耗了太多的力量,那辽东半岛上的明军又该如何处置……”
鳌拜突然抬手止住了儿子,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不想明军已强劲如斯,我军锐气已失,确是不宜再战。然要退守宁锦,为父这辅政之位怕是亦不稳固矣。”
达福想了想,四下张望一下,凑近父亲,低声说道:“阿玛过虑了。康熙尚幼,索尼又重病难医,苏克萨哈多半是回不来了,遏必隆无足轻重,首辅之位谁能动摇?加之阿玛亲信遍布,谁敢相抗?”
鳌拜苦笑了一下,有些话他是不便对儿子说得太透的。权臣或许能喧赫一时,但臣就是臣,上面的那位皇帝总会长大,而权臣的下场有好的吗?当然,走到现在这地步,他是不可能激流勇退,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而且,为了稳固地位,他甚至要变本加厉,最先清理康熙身边对自己有所敌视的家伙。
“派人往山海关送信儿,让大队人马慢慢后撤,组织宁锦防线。”鳌拜停顿了半晌,下定了决心,“另外,你带些兵将前往盛京,接管城防。明白吗?”
达福用力点了点头,退出关外后,盛京就如同之前的北京,控制了盛京防卫,则控制了朝廷。
“康熙身边的倭赫等人”鳌拜眯起了眼睛,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倭赫是费扬古之子,担任康熙身边的侍卫,对鳌拜并不怎么尊敬。鳌拜早想除之,以免这些近身侍卫在康熙面前诋毁自己。但他需要一个罪名,且要斩草除根,倭赫要杀,其父、兄也不能留着。
对于康熙,鳌拜在底下一点也不尊重,连达福也受影响,直呼其名,更没有什么恭敬的表示。
……
冰面上不能宿营,流出的血很快又冻实,将倒卧的尸体牢牢粘在冰面上,呈现着各种死亡时的姿态。在冷冷的月光下,整个战场象蒙了裹尸布一般凄惨。
胡国柱走过一堆堆的篝火,不时抬头远眺着城下。夜晚偷袭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但也不排除清军会孤注一掷。现在囤粮城中的明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名,作为防守的一方,又有火枪火炮的优势,至少可以抵挡两倍以上清军的攻击。
而增兵觉华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东北军区在辽东半岛的行动。同时,也是出于物资、人员补充,以及严寒环境的适应,总参谋部已经给东北军区下达了命令,让东北军区在辽东半岛实施收缩,必要时甚至可以退到金州。
目的很明确,在寒冷的冬季,明军作战的困难要大于清军。而且,满清集团撤出关后,兵力会大大增加,势必对东北军区造成更大的压力。只要明军能保住大连、旅顺这个根本之地,等待天气转暖后的反攻,那北方的明军便能大举来援,重新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
第一百零三章 产马之地——河套
马肉、鲸肉在锅中和着干菜在翻滚,加了辛辣的作料,香味中还带着丝刺激。一碗肉汤下肚,浑身都舒松起来,更象有一团火在腹中燃烧,暖暖的感觉。
就算是严寒的气候对于明军影响较大,但明军的后勤却做得比满清更好。御寒的衣裤鞋帽、被服帐篷,以及吃喝所用,都让将士们感到满意。无疑,这也是明军士气高涨,保持战力的关键因素。
就这一点,包括胡国柱在内的前线将领都是钦佩万分的。尽管不是全部清楚朝廷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他们也理解总参谋部下令冬季休整的难处。仗打到这处程度,物资供应支撑到现在,着实不易啊!
而这也正是朱永兴急于向南调兵的主要原因,后勤压力使他不得不暂缓继续打击满清的计划。其实,多数人也看得清楚,被打回原形的满清几乎没有了翻盘的可能。甚至不用大打出手,只靠封锁和围困,在辽西、辽东、辽南三个方向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扰袭,就足以拖垮满清,耗尽其最后一点力气。
当然,对于武将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只有打仗,只有胜利,才能加官晋爵,才能名耀青史。不管是开国功臣,还是中兴名将,反正跟着朱永兴,总有一个名头是跑不了的。
哈着手,胡国柱在一个军官让出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在火上拢着手,笑着对高得捷说道:“老高,这仗打完,估计那高头大马也差不多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