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既然有钱,自然干什么都顺风顺水。不过,孟翔毕竟没有搞这种民生事业的经验,因此他特地邀请了两位“专业人士”来帮助自己建设和发展豫西,这两人分别是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著名实业家、辛亥革命元老张钫,以及国民参议员兼国会驻会委员郭仲隗。张钫和郭仲隗都是河南人,德高望重,是河南的民心河民望所在,也是河南籍贯的中央高层,在中央,他们向来都是代表河南人说话的。孟翔邀请这两位河南人帮助自己治理豫西,自然能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最妙的是,张钫和郭仲隗两人不但有能力、有威望,而且他们和蒋委员长素来不和,在政见上和蒋委员长颇有抵触。委员长把这两人安排在重庆,不过是挂个虚职而已,可谓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因此这两人非常不愿意在重庆尸位素餐,他们非常希望能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亲力亲为地给国家作出贡献。孟翔找他们帮助自己治理豫西,他们可真是求之不得。在重庆,他们每天都没事做,能让他们前往自己的河南家乡去建设家乡,这对他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因此面对孟翔的邀请,张钫和郭仲隗都欣然答应。
把张钫和郭仲隗接到洛阳后,孟翔和省政府打了个招呼,然后组建了“豫西建设发展委员会”这个很具有自治味道的机构,实际上这个委员会就是豫西的联合自治政府,统一管理豫西的二十八个县(按照后世的行政划分,此时孟翔的豫西地盘包括洛阳、南阳、三门峡、平顶山这四个市,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0余万)。孟翔热忱地邀请张钫担任委员长的主席,又邀请郭仲隗担任副主席,协助自己建设和发展豫西。孟翔能如此胆大妄为地“自立政府”,主要是因为根本没人管。河南此时的局势是混乱的,豫北和豫东北是日军占领区,豫中是第一战区的辖区,豫东和豫南是汤恩伯的地盘,豫西是孟翔的地盘,不同的势力让河南四分五裂且各自为政,此时的河南省主席是第一战区司令卫上将,卫上将主要忙着与日军的战事,也管不了河南的民政,更管不了属于第五战区的河南地区,如此混乱的局势自然可以孟翔让顺利地“割据一方”。
除了张钫和郭仲隗这两位河南籍要员外,孟翔还礼贤下士地邀请了十多位河南籍贯的社会名流、士绅贤达来担任这个“豫西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委员,为首的是以为叫别廷芳的南阳前辈。这个别廷芳可以说是南阳地区的土皇帝,曾经称雄南阳宛西地区十三个县十余年。直到抗战爆发后,第33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长期驻扎在豫西,才使得孟翔成为豫西最大的地头蛇并取代了别廷芳在宛西的地位。别廷芳虽说只读过十年私塾,但为人廉洁正直,并且思想开明,割据南阳十三县的十年间,他政绩赫赫、颇得人心,确实很有能力。孟翔看中了他的威望和他那种“割地自治”的能力,因此邀请他担任委员长的委员,帮助自己建设豫西。
总体而言,孟翔在豫西的割据势力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
以张钫、郭仲隗为首的“豫西建设发展委员会”主要是负责致力于豫西的民生、农业、教育、经济、商业、民用工业等诸方面事业,警察部门以及各县的保安团由别廷芳统一负责,军事和军用工业这两个要害的项目仍然是孟翔亲自主管,另外,孟翔的那些种植和贩卖大烟、淘金、走私等勾当自然还是他自己掌管。事实很快证明,孟翔请张钫先生来主持豫西建设发展事业,是非常正确的。张钫不但是军政要员,还是一位实业家。走马上任后,他迅速把他在重庆和西安的产业都转移到豫西,包括他之前创立的麟凤煤矿公司、勉县民生煤矿公司等资产。在孟翔的提议下,张钫以他原先的产业为基础成立了一家直属于豫西委员会的豫西实业公司,经营木材、桐油、茶叶、丝绸、砖瓦、铁器、香烟、陶瓷、纺纱、织布、煤炭等各种民用物资的生产和营销,以促进豫西的经济发展并筹备军款。在经过之后大半年的经营,张钫的豫西实业公司基本占领了豫西地区民用产品市场的十之七八,而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产业则被孟翔暗地里成立的“平顶山煤矿公司”和“平顶山铁矿公司”给彻底垄断。张钫赚来的钱,一半提供给孟翔做军费,另一半则用于建设学校、发展民生等事业上,从而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慢慢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然了,赚得最多的自然还是孟翔。在1941年年底的时候,孟翔已经独霸了豫西地区90%以上的重工业产业和电力产业,张钫则控制了豫西地区70%以上的民用工商业,但张钫赚来的钱里有一半又都给了孟翔,这自然让孟翔赚得腰缠万贯。
张钫忙着建设豫西的民用工商业,郭仲隗忙着发展豫西的农业,孟翔则忙着建设他的军队和他的地下军工业基地。由于豫西的重工业和煤矿、铁矿开采权都在孟翔的手里,再加上手头的资金越来越多,这使得孟翔建设他的军工业更加是如鱼得水。建设军工业,自然离不开德国的支持和那些犹太人。由于孟翔“指导”德国完成了与美英法的和平事业,奠定了德国在这场世界大战里立于不败的基础,因此希特勒大手笔地给孟翔送来了第二批援助,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器材规模,都是上次的好几倍。这让孟翔发了大财。除此之外,德国当局已经改变了对德国境内和德军占领区境内的犹太人的政策,不再大规模地从肉体上消灭,而是没收掉财产后将其成批驱逐出境。欧洲的犹太人背井离乡离开欧洲后,十有八九都去了美国,但还有几十万辗转来到远东(这还多亏了陈嘉庚先生等南阳侨胞的帮忙),孟翔对这些犹太人统统来者不拒,而舒国生的情报处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把这些来到远东和上海的犹太人都送到了豫西,这使得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截止到1941年底的时候,来到豫西的犹太人已经超过五万,另外还有三四十万犹太人“滞留”在南阳地区,暂时由南阳侨胞代为照管,毕竟豫西在中国内陆,把几十万金发碧眼的犹太人穿过日占区和国统区并送到孟翔的地盘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此暂时作罢。为了安顿这些犹太人,孟翔费了不少脑筋。最后他直接让这些来到豫西的犹太人在尧山峡谷附近建立一座新的小城镇,让这些犹太人暂时以“国中之国”的生活方式集体聚居地住在豫西,同时也方便到尧山峡谷的兵工厂里工作。由于器材、人员、资金、设备、原料、能源…都已经万事俱备,因此孟翔将他的秘密兵工厂的规模又扩大了数倍,并正式改名为“平顶山兵工厂”,厂址位于尧山峡谷。这座能月产一个团步兵装备的兵工厂成了孟翔割据豫西的重要资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