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者无敌_飞星骑士【完结】(812)

  “那当然!那当然!”孟翔笑着。他暗暗想:好你个阎老西,分明是找老子来做雇佣军,想得美!既然你送上门,我正巴不得呢!山西啊山西,我正好缺煤炭呢!

  第二百八十节 三方联手

  一九四三年秋冬时节,世界大战的局势已经逐渐明朗化,日本和苏联已经基本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正在各个战线上节节败退。苏德战场上,愈战愈勇的德军以及仆从于德国的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希腊等国军队所组成的“欧洲联军”声势浩大地对苏联发动了全面的战略反攻,并陆续“解放”(顺便吞并)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波兰东部领土等东欧大片土地,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德军与苏军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两地鏖战一年有余,始终未能攻克这两座城市的德军随后放弃了进攻,转而猛烈进攻莫斯科;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全面攻占瓜岛,将战线推至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利亚纳群岛;东南亚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对日占缅甸展开全面反击,猛烈进攻曼德勒;中国战场上,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第八战区联合起来,对盘踞华北的日军也展开全面反击。

  从整体大局上看,这场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欧洲战场,是德国和德国仆从国与苏联的全面较量;亚太战场,是中美英法同盟国和日本展开的大战。两大战场泾渭分明地同时进行着,但并没有融为一体。造成这种奇特局势的原因是很多的。首先,日本担心与苏联直接结盟而得罪德国,导致没有参加德苏战争的德国海军开赴印度洋作战,那对已经难以招架美国海军进攻的日本海军来说,不亚于雪上加霜;其次,中国方面也不愿意将德国接纳进同盟国阵营,因为那样意味着中国和苏联直接宣战了,苏联的远东军如果和日军联合起来打击中国,中国刚刚好转的处境说不定会恶化(这不仅仅是孟翔的看法,也是委员长的看法,委员长是担心某组织趁机会和苏联里应外合,所以也不愿意将德国接纳进同盟国);第三,美国也不愿意和苏联正面为敌,从而在这场战争里耗费更多的国力。综合而言,各交战国都希望保留一定的政治回旋余地,不愿意增加敌对国。当然了,四大集团虽然明面上互相井水不犯河水,但私下里早已经互相暗通。德国暗地里大力援助中国(华北军),希望中国早日取代日本,崛起为东亚列强,从而配合德国首尾夹击苏联;而苏联和日本之间也签订了一箩筐的互不侵犯条约,避免各自后门失火,日本是担心伪满洲国遭到苏联进攻,苏联是担心远东大后方遭到日本进攻,同时苏联还需要日本来牵制中国这个潜在的祸患和对苏联不怎么友好的美国。苏联已经承认了“满洲国”,日本则从东南亚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橡胶出售给本土不产橡胶的苏联,以换取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诺门罕战役后,日军也认识到了苏联在坦克、大炮、飞机等重装备上的优越性,因此很希望能获得苏联的T-34坦克等重装备。苏联则因为和日本的暗中结盟,而放心大胆地把远东的一百多万军队抽调大部分去填补欧洲战场,稳住了在德军进攻下岌岌可危的东欧局势,同时还获得了日本在东南亚掠夺到的资源。

  国与国之间、阵营和阵营之间,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自然导致国际局势的诡谲多变。

  十月底,中国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八战区在洛阳召开“三战区联合会议”,商讨光复山西和整个华北的战事。当然了,第二战区和第八战区毕竟还离不开中央,第一战区也是要给委员长几分面子的,所以三大战区十分客气地向重庆方面提交了“战区联合、收复失地”的作战计划。对此,鞭长莫及的委员长也只能同意。委员长当然清楚,这三个战区是想乘机扩张地盘,但他也没法驳斥。逻辑是现成的:眼下是抗战时期,三个战区主动要求收复失地,你委员长作为国家领袖却不同意,岂不是自找骂名么?

  孟翔有点想笑,因为他觉得这一幕十分熟悉。在后世看过《大秦帝国》这套电视剧的孟翔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的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第八战区俨然都已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委员长只是那个徒有其名的“周天子”。再看看三大战区的地盘,雄踞中原的第一战区差不多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了,第二战区的地盘主要是山西,那就是赵国了,第八战区的地盘主要是绥远(民国设立的省份,今内蒙古中部地区),应该能算是燕国了。眼下,魏赵燕三大诸侯国联合起来准备对付外敌侵略者,实际上也是各怀鬼胎,都想着扩张地盘或吞并彼此。当然了,三大“诸侯”在准备军事行动前,先假模假样地跟委员长这个“周天子”打个招呼。

  代表第一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孟翔,战区参谋长董英斌、第四集团军司令冯钦哉和副司令孙蔚如等;代表第二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他麾下的晋军四大集团军司令,第六集团军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第八集团军司令孙楚、第十三集团军司令王靖国。在名义上,第十八集团军也属于第二战区并归阎锡山管辖,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该集团军当然不会出席会议;代表第八战区出席会议的是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以及他指挥的第十七集团军下辖的几位军长。实际上,第八战区的作战辖区不仅仅是绥远省,还包括陕西省和西北部分地区,孟翔的死对头胡宗南就是第八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当然了,傅作义也调不动他。傅作义真正能指挥的,只有第十七集团军,这个军主要是晋绥军部队和西北马家军的骑兵混编组成。另外,傅作义其实以前是属于阎锡山的晋绥军。晋绥军是阎锡山一手建立的,但内部分为三个派系:阎锡山嫡系、傅作义派系、徐永昌派系。三个派系已经分裂,徐永昌派系彻底投靠了中央军,阎锡山派系仍然坚守山西,傅作义派系则在绥远省独立发展。晋绥军之所以叫晋绥军,因为地盘主要是山西和绥远。眼下,阎锡山和傅作义基本已经在山西和绥远分道扬镳,各自形成战区和势力,晋绥军分裂为晋军和绥军。客观上讲,晋绥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并不太出色,既没有收复多少失地,也没有像桂军、滇军、川军那样走出本省地盘挺向前线,这都跟阎锡山的“中庸之道”有很大的关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