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中人也极开心,因为丁一不单给儒生长脸,而且还给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实惠的东西。
也就是丁一捷报里提到的东西:“阿拉干残虐奴役民众无度在前,阻挡大明舰队在后……臣一,与其酋首述明大义,使彼知今非昔比……故大明出兵,使其弃邪路,回正道,虽于彼有再造之功,然我天朝上邦,向来不居功相挟,只教彼国乐输大明兵马粮饷……因彼贫乏,故以其国之中若干矿产抵为军资……”缅甸产玉,士大夫阶层自然是清楚的,而这些玉矿出产、成色,丁一连着捷报,都有一份附录列出来的,一共二十几处矿山,有的其实也不是在阿拉干,而是在木邦、阿瓦等地,然后丁一建议由朝廷去处置拍卖。丁一也说得很好,他的战舰需要造大铳,所以希望朝廷在拍卖出去之后,用其中一部分,给他拔些铁矿石。
给丁一多少铁矿石,那是朝廷的事,但这玉矿,就是战争红利了。别管离中原很僻远,士大夫阶层也不见得就把手底下的百姓真当人看待,只要有希望拿下来,自然会以各种籍口,去组织人手开矿运输等等,朱元璋在位,不也搞过江西填湖广么?士大夫阶层一旦发现有利可图,他们有的是办法,以遵循祖制为名或是以为国守边为名等等,弄出行政命令来。
也许京师之中,唯一不开心的人,就只有景帝了,他对着于谦问道:“这阿拉干国,如晋是真的守不住吗?朕看,不见得啊!怕还是为了那皎漂和吉大的租借吧!”吉大港就不必说了,皎漂是阿拉干西南面的一个地方,丁一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跟阿拉干王国租借了这两个地方足足三百年之久。
景帝的意思,也就是说丁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没有把阿拉干收为宣慰使司,直接纳入大明版图的,因为看着战报,几天就全境打了下来。如果收为宣尉使司或是改立州府,那么丁一这租借法案,当然就不可能成立了,除非皇帝愿意把那地方封赏给他。
被皇帝在殿上赐坐的于谦放下那折子,起身对景帝说道:“圣上,臣年迈,乞还骸骨。”
边上内阁首辅陈循也出班奏道:“圣上,臣亦年迈,乞还骸骨!”
连同样被赐了座位,老得不行,数番被于大司马冷嘲热讽贪恋权位不肯求去的吏部尚书王直,也随着这两位起身道:“臣亦乞骸骨!”跟在他后面,还有其他各部尚书,内阁一众阁臣,无论是商辂还是对丁某人极为不爽的王文,都纷纷求去。(未完待续。。)
第四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
不是丁一人缘好,这里面不知多少人盼着丁一战死沙场;又有多少人望着丁一倒霉;更有多少是看着丁一年少成名,发自于内的妒忌……引发出群体请辞的根本,是景帝动了士林的奶酪,每次发生这样的事,大明朝廷的文臣,不论如何党争,如何相斗,都是极为一致的。
比如说皇帝要加收商税,那绝对大家一起喷他与民争利,因为大商家后面是谁?不就是士大夫阶层么?皇帝要收大家的税,从大伙腰包里掏钱,这缺口一开,以后皇帝没事就来这么一下,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这不变相的零碎抄没家产么?谁受得了?
丁一这事也是一样的,文臣督师,中途又抽走二万军兵,留下五千兵,丁某人硬生生打下云远承宣布政使府,那是五府、一宣慰司、一藩国之地,如果景帝召于谦入宫参详倒也罢了,这奉天殿上的朝议,景帝居然来说丁某人是有私心!这话要是坐实,试问以后谁敢督师?
这奉天殿上再不爽丁一的人、再自大的人,谁又敢担保督师之际,能打出丁某人这样的战绩?若是这样的战绩,还说有私心,那要是领了数万兵才堪堪平乱的,是不是得削职为民?丁容城领五千兵打出云远承宣布政使司都有私心,要领上几万兵才平得乱?不是渎职就是沟通贼人、养匪自重吧?要是平叛不力,那恐怕得直诛族抄家吧?
所以一众大臣,无比齐心。从前到后,文官这一侧,那是纷纷请辞乞还骸骨的了。
景帝被呛得不行。方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就算他是天子,也不得不改口道:“朕只是、只是戏言罢了……”戏言就是开玩笑吧,话一出口,景帝就后悔了,因为一急起来,他又说错话了。君无戏言,在这奉天殿上来戏言,是要等大臣来骂他望之不似人君么?
果然阁臣王文就开始喷:“皇帝慎言!君无戏言!”王文倒不是要为难他。而是在帮景帝,他喷过这点,别人便不好再发作了,景帝却知道。就算不计这一句。自己今天也怕是难以过关了,怎么事情一扯到丁一,就坏事了呢?真是匪夷所思!
老王直就先开喷了:“老臣侍候了数位圣君,着实不明白,是要丁如晋如何行事,方能称得皇帝的心思?太祖朝,开平王曰:‘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皇帝有将十万虎狼之师,托之于如晋么?彼全盛之时也不过区区二万余兵!去国离乡。还将二万军马抽走北援,以五千壮士,打下云远五府一宣之地,若此有私心,天下何人为公!”说着手拿那朝笏,向着龙椅上的景帝逼问着,活脱脱就是要将景帝拖下来打一般。换成别人,大汉将军或是太监还敢来挡,这老王直,历经数朝的吏部尚书,谁敢挡他?不要忘记,这奉天殿,几年前才杀了锦衣卫指挥使的,那时杀得,未必今日就杀不得!故之武将那边,也只能劝着老天官息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