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点了点头示意苏欸先下去执行勤务,便继续埋头开始看兵部送来的条陈。
他现在真的很清闲,特别在内阁那边没有什么军务要向英宗汇报的时候,不过兵部那边,于谦会教人抄录一些条陈过来,让丁一说说自己的看法,丁一倒是很珍惜这种机会,如果说到训练近代化的军队,以及连以下的战术,那丁一绝对敢说,自己在这个时代,罕有能并肩者。
但战略就不行的,这一点不单陈循看出来,丁一自己也清楚。
刘邦屡败而项羽屡胜,结果最后一战,项羽就败了那么一次,就玩完了,这就是战略上的失败。丁一这人有点好处是很难得的,就是他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所以对于兵部送过来的条陈,他做得很用心,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自然是不能放过。而因为丁一并不插手中枢权柄,于谦倒也是很用心地根据丁一的应对,来给他讲解,到这份上,丁某人这亲传弟子的名份,算是名至实归了。
“乌思藏那边的战报呢?”丁一对着曹吉祥问道。
后者马上把准备好的折子递了上来,没有了丁如玉的瞎折腾,也没有人拖后腿,胡山很快就把战线推了回去,以一个旅守住雅州这个川藏咽喉,另外整编了一个旅的士兵,以原来那坚持到最后的二千人为基础,主动求战杀回乌思藏,已重新夺回拉萨,
“老奴去取这些条陈时,因着先前掌过团营,大司马倒是和老奴说了几句。”曹吉祥看着对这战事是有点担忧,看着丁一示意他说下去,便接着说道:“按着蜀地那边,安全衙门和厂卫的线报,有不少领主投降了帖木儿。大司马在考虑是不是调大明第二师和第五师过去成都。”
大明第五师就不关丁一什么事了,那是于谦看着新军战力之后,在团营之中按着那结构编练的,下面军将如石亨等人,倒也没有什么抗拒,原本于谦不这么做,他们这些在大房山吃了教训的人,都想着这么来呢。在丁一出海的两三年里,又举行了几次兵演,无一例外,都是新军轻松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所以团营和边镇的精兵,编了从五到十,六个新式的师。
只不过在军将里,大家都背地里都在说,大明第一师、陆战第二旅是第一档的,关外的第三师和京师的第二师,云远的第四师,还有陆战第一旅是第二档的;其他四个陆战旅和第五、第六师算是第三档;第七、八、九、十师那是最后一档了。
这是从这两三年军演的成绩来辨别的,倒也算贴切。
后面那四个师,压根就是顶个名头,和旧式军队没有什么区别。
于谦要把第四、第五师调到蜀地,很明显是想把手头最有力拳头摆出来,快速结束这边患。
“不太妥当。”丁一摇了摇头,成都那边要就地支应三个师的粮草,估计难度是极大的,而弹药方面,梧州工场更已再三来文,说是支应不了,热武器时代,更多的是单位时间投放的弹药数量,而不是堆人。
这时却就又有刑天求见,丁一听着,掐死他的心都有了:“先生,北方诸承宣布政使司和北直隶的江湖豪雄说,若是先生不愿当这绿林总盟主,北直隶就要去和南边做过一场;南边的好汉也纷纷摔了碗,说是就在京师这边论剑,谁强谁弱,手底下见真章!”
这是有病么?要斗殴也别在京师搞啊!(未完待续。。)
第九章 风*流*眼(一)
丁一真想掐死刑天,知道这种事,得报安全衙门,报厂卫去,来找丁一算什么逻辑?
但事情捅到他这里来,他想置身度外明显是不太可能的了,别忘记陈循和一众阁臣,还在等着丁某人出问题,不论是入兵部视事还是赐封郡王都好。若是这些所谓江湖大豪真在京师地界开始斗殴,指不准也是扯到丁一身上,说是因为丁一的缘故,才搞得生灵涂炭。
士大夫这个阶层,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字:自身阶层的利益。
因此他们可干出许多让人从表面上,完全看不懂的事,例如皇帝要加商税,居然能用与民争利这样的概念来喷皇帝,难道农民就不是民么?士农工商,农还排在前面;而如果同年同僚家道中落,往往托妻付子的事,却也不少见。
说白了,就是大商人背后,其实幕后老板就是士大夫;而拉家落中道的同年一把,也是通过这样的行为,能达成他们这个阶层的凝聚力。也就是,利益,为了利益,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如有必要,扯成是丁一草菅人命,也不见得就不行。
所以丁一真还不能不管。
“叫刘祐之来。”丁一教刑天去寻了刘吉过来,对他吩咐道,“你带着刑天和巨石去,就以我亲传弟子的身份,领那劳什子的天下绿林总盟子好了,教彼等不许在京师左近生事,不然的话。侯大苟杀得,彼得我就杀不得么?”
这交代倒是清楚,只不过刘吉就脸上就垮了下来:“先生。弟子虽无出息,也是进士出身啊!”堂堂的进士,做到御史,叫他去统领什么见鬼的天下绿林总盟主,刘吉怎么会愿意?就是打发他去南海当知县,就算是远离中枢、仕途无望都比这个强啊,至少还是个正经的活计不是么?
“难不成要我去么?”丁一把脸一板。刘吉也只好极沮丧地领着刑天和巨石两人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