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是看热闹的倒也罢了,明明吉达是在代丁一和袁彬做出的事情,承受结果啊。袁彬凭什么那么兴高采烈地形容着吉达如何被打?仅仅因为吉达是瓦剌人?但正如丁一所说,吉达就算是条狗,也是丁一的狗。
所以他不会劝袁彬回去,丁一不是圣母,不会一肩膀扛下所有的事情。
他打赌在自己动手以前,袁彬会事先让敏安的手下发现。
那么至少可以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
但事实证明丁一错了。
当他在战马的鼻息声里隐藏去自己的脚步声,慢慢接近敏安驻扎的那些帐篷外围。当他离那个半蹲在帐篷外围草丛里、手里扯着身边绳圈、全神贯注望着帐篷中间那堆已熄去昨夜篝火的瓦剌人,只有不到四寸也就是十公分左右的距离时,袁彬那一头,依然没有任何声音。
于是丁一开始做他所擅长的事。
杀人。(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 更有强中手(七)
他没有用那把固定在背包侧边的百炼秋水雁翎刀,也没有用背包里那把锋利而且价值连城的大马士革弯刀,他拔出了在京城打造的战术直刀,捂住那个瓦剌的人的嘴,当对方下意识来扳开丁一的手里,那把战术直刀便捅进了这个瓦剌人的后腰,肾脏的位置。
它的长短决定了不需要太长的施展空间,而加重的刀头不但让劈斩时重心更理想,而且直刺时几何形的刀头也象一把錾子一般,轻松地突破了瓦剌的皮甲,插入了他的脏器,丁一握在刀把拧动了半圈,然后轻轻把这个瓦剌人放倒在地上,然后丁一松开捂住他嘴巴的手,抹上那至死无法闭上的眼帘。
丁一看见了尸体边上的那圈绳索,他并没有冷笑也没有浮起一丝嘲讽,这就是凭借天赋、陷入疯狂的那些杀人者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的区别。看到那圈绳索,丁一第一反应是开始分析敏安为什么这么干?这跟先前收集到关于敏安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很快丁一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次邀他前来的主使者,应该不是敏安。
并非说敏安不会安排伏击,而是敏安这种武痴式的人物,就算安排的伏击,应该也是暴力至上的,就算也先忌惮丁一所说的诅咒,在没有搞清楚之前不想弄死丁一,那么对于敏安来说,用弓箭、用刀枪这种破坏式的攻击,来攻击丁一的腿部,失得他去战斗力、行动能力会更为合理并符合人物侧写。
但绝对不是用绳索。
这是一种控制欲的体现。
布置这次伏击的人,希望让丁一陷入一种愤怒、疯狂却又只能任人摆布的局面。
如果砍断、射伤丁一的四肢,只能让他绝望,因为都动弹不得无力反抗了。也只有听天由命了。这个布局的人明显是不希望这样的,他更愿意丁一觉得自己还能挣脱,觉得自己还有机会,他将如同看着一头困兽的挣扎,欣赏丁一从一开始的全力抗争,到最好无奈地垂下头颅的过程。
从这一圈绳索,丁一只能看到这么多东西。
而他所不能确定的事情,是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这一次的伏击。
到底只有敏安手下的五十人,还是有更多的好手加入?
丁一没有答案。
四周静悄悄。
这片帐篷没有其他区域的喧嚣和叫骂声,尽管一样的膻腥的气味。
他慢慢地退开。并没有直接摸向另一个可能是伏击者藏身的地点。
如果说伏击者是一个圆圈上的各个点,那么丁一没有沿着这道圆线运动,他以v型轨迹悄然无声地行进,v字的两个顶点,就是两个伏击者的位置。这样使得他的行动更为隐匿。而且一旦被发现的话,撤退起来的灵活性也更高。
对于丁一来讲。没有什么激动。也没有什么兴奋,他精准地捅出每一刀,就象街头巷尾的箍桶匠一下下敲打那道铜箍;他身上没有沾染到一点血迹,倒夜香的老手艺是不会让夜香喷溅到自己衣裳上;他用一种半蹲的状态在长草间沉默地跃进,与弯腰在水田里插秧的老农一样娴熟而稳健,甚至带着某种节奏和韵律。
连环杀人狂需要病态和激情。专业人士不需要,箍桶匠砸下每一锤并不见得就带着快感;倒夜香也不见得会因为今天的夜香特别恶臭而更有激情;老农也不见得会象抚摸老伴发丝一样,轻抚手里的秧苗。
这就是专业。
丁一在轻轻放倒第十一个目标的时间,发现了这个被杀死的瓦剌军士。手背上有一处青肿,在靠近指节的方向,这处浮肿起来淤青边缘是一个弧形,丁一比划了一下,雁翎刀不会弯曲得这么利害,瓦剌人用的弯刀也不会,这是一件短兵器,就象是,一把小斧头。
出手的人反应极快,用一把类如小斧头的兵器,用这种短兵的人,技艺也许高超,但通常体形并不魁梧,也不以力量见长,不可能是敏安,更象是一个女人,敏安麾下并没有女人。那么对这个军士出手的女人,或许就是这场伏击的布局者?如果这么推测的话,控制欲强盛、反应快捷、使用短斧,并且不与丁一正面对抗;似乎在她的心里,对于丁一有着一种畏惧,她可能跟丁一交过手,或是对抗过,才会这样的心理。
丁一觉得,在自己认识的人里,也许只有一个人符合这样的侧写,那就是巫都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