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接手之后有了江湖地位,可以自己做点生意赚钱,然后学着丁一的法子,填钱来维持这利益链条。要镇住文官、武官、勋贵不敢暴起的人并不多,大司马的亲传弟子不多,孙太后能为之开口的也不多,石亨会为之站队表态的,更是不多,何况是这三方都愿意为同一个人背书,除了丁一,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
文官、武官、勋贵集团一旦发作,什么江湖地位?
别说自己利用这江湖地位做生意了,搞下去,士林开始找茬御史开嘴炮狂轰;武官和勋贵也绝对不是吃素的,到时自己原本的产业怕都保不住。至于说宫里的贵人?丁一在时,并不需要他们来出头做些什么,这时节钱不但少了,还要他们来顶?他们得多没脑子才会干出这等事?
而这期间,被丁一训练的那些名为护院的民兵,他们就会怀念起丁一来。
丁某人没认真想过科举,却是有认真想过英宗的复辟。
无论是石亨或是其他将领都好,都不如自己练出的人手可靠。
那些民兵也许上不得阵,但至少京师的动静,就算丁某人远在容城,有了这些人,消息自然也通达。当然,这需要钱,当从丁一在的江湖回到原先的江湖时,这些护院回到诸如朱虎、李青这些大佬手下时,依然还能给这些民兵发出津贴。
但对于这一点,丁一从不担心。
这百千两银子,了不起每个月二三千两银子的花费来维持一个情报网,如果这时节都能难倒丁某人,他应该马上自行了断,看看能不能回到几百年后还更妥当一些。
特别在每三个月,淡马锡都有两船货运过来、容城那边已经建成了第三台原始的水力机床的情况下。
随着瓦剌鞑子的退兵,京师里战死的团营军士家属,该下土的也送行了。
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总不能永远沉溺在亲人逝去的悲痛里。买年货的,剪纸样的,修补院子的,准备春联的,便都忙碌起来,于是乎,过年氛围也渐渐地热闹起来。
如果要说有什么特别值得一说的事,那便是新晋的广东都司长乐守御千户、武德将军丁如玉的谢恩折子递上京师同时,依旧又附着捷报和斩获首级。这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封建王朝女刽子手,似乎是越杀越顺手了。
只过京师里百姓的感觉却远远没有先前的激烈,毕竟武德将军丁如玉打胜仗,丁家宅院的这两兄妹,破阵杀敌都已经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或是输了才叫新鲜。再说现时瓦剌人也退了,这方面民间也少了许多激情,除了一些仰慕丁如玉的人,悄然南下去投武德将军,其他的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倒是兵部和内阁的那些大佬们,如坐针毡一样。
因为丁如玉又送了七八百首级过来,似乎当京师的大佬们,有收藏头颅的喜好一般;又或是觉得宫里有享用首级的需要,故之特供御用也似乎的。每回都是这么几大车、几大车用石灰腌了的首级送过来。
“若是男儿身,当封爵哉!”天官王直无奈地长叹了一声。
不说封侯,至少封伯是可以的,要知道丁如玉的战绩,可不是领朝廷粮饷军兵打出来的,而是无朝廷一兵一卒,无一石军粮无一身盔甲,赤手空拳硬生生这么打出来的战绩,这么收复回来的失地。封个伯爵,不世袭的,本来就是没什么问题。可惜,她是女儿身。(未完待续。。)
今晚码不及了,且容后补更!
还有一个钟,怕是码不及了。
我记得欠债两章的,有拖无欠,明天会补更。
本来想讲个笑话或是卖萌,但担心被骂没存稿还来扯,一会诸位看官翻脸打人就不好,我还是老实下线去码字还债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待从头(十三)
内阁之中,于谦于大人捏着太阳穴,半晌没有开口。因为这事实在难办,已经弄出了大明第一个女将军,或者说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真正的女将军,真正有品衔的,真正跻身武官序列的女将军,提前了百多年出现了。
现时和明末又不同,和京师保卫战没开始之前也不同,当时于谦之所以颇费章程,极为曲折摘出了自己,但还是咬牙给丁如玉弄出这武德将军,是因为面临大战,京师也好,朝廷也好,都需要捷报,而现在已没有这种需求。
若是丁如玉就这么固守待援,那也就算了,瓦剌之围一解,泱泱大明,对付黄萧养那样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有的是刽子手。但丁如玉老是这么送人头上京,就教大司马极是为难了。
赏,这么赏下去,搞不好整个广东丁如玉就把它光复了,到时怎么办?
不封侯,还有谁肯为国家卖命?
封,弄出个女侯爵么?弄出个女将军,还可以归结是国家板荡,士林共荐。
总不能说封侯也是士林逼的吧?
那样的话,于谦于大人真的就有点担心身后名了,特别是他收了丁一当亲传弟子之后。
会不会被世间人、后世人说他恂私呢?
“丁家人,真将种!”首辅陈循也是无奈地苦笑。
好不容易弄了几个学霸把丁某人圈住,这倒好,丁如玉又来搞事。
不过于大人还是比较有水平的,抬起头来苦笑道:“看来,刻不容缓了。”
当下立即再下公文,催促江西的左副总兵董兴,统领兵马出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